民進黨可選擇「各表一中」與共產黨對話

秦風大陸目前正在放十一長假,在十一的當天,從網絡上看到謝長廷召開「開展」新聞發佈會,正式確定十月四日的「開展、互信、分享」的登陸之行。對於關注兩岸發展的我,從十月四日上午起就頻繁的刷新網絡新聞和微博,關注謝長廷是否順利入境,中共派誰接機,之後誰陪行,謝長廷見了什麼人,做了什麼和說了什麼。今日晚間謝長廷就將搭機廈門北京調酒」,在此刻卻從島內媒體傳出大陸政協主席賈慶林可能接見謝長廷一行的新聞。不知是媒體捕風捉影胡亂猜測,通過「輿論推動」創造「賈謝會」的可能性,還是有人故意放出消息給媒體以降溫即將可能到來的「賈謝會」,提前給大家一個心理準備

我認爲賈慶林不可能會見謝長廷,因爲即使賈慶林即將退休,但也不敢拿黨的聲譽冒險會見謝長廷後可能出現的「陳菊效果」(陳菊登陸訪問北京後回到臺灣言行)。我認爲更可能會見謝長廷的是國臺辦主任王毅。如果賈慶林真的會見謝長廷,那既是對謝長廷面對大陸「比較務實」的過「高」肯定,也是對民進黨釋出只要放棄臺獨就願意兩黨交往的善意。

但無論消息是真是假,它反映的是一種兩岸期待,期待共產黨以更彈性心態面對民進黨,也期待民進黨以更務實的心態面對共產黨。

無論謝長廷此行是純粹的個人之行,還是以個人之行開啓兩黨對話;無論謝長廷此行只談「人性」和文化,還是「附加」談政治,這一行對於民進黨的意義非凡:短期內給予島內民衆一個民進黨也有勇敢處理和麪對大陸的人物的印象;長期而言,民進黨可以拿此行服務於2014年五都選舉,甚至2016總統選舉,喊出不是隻有國民黨可以處理兩岸事務口號

無論臺灣是選擇獨立還是統一,只要共產黨和民進黨一直存在,兩黨早晚都會對話,甚至是合作。那麼,在民進黨還未最終決定獨立還是統一的情況下(儘管黨綱是臺獨),在民進黨能夠接受「不統不獨不武」和共產黨堅持「反對臺獨」的情況下,民進黨如何改變黨綱以開啓兩黨實質性對話,是最有可能或最有效的呢?

筆者認爲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共識」或「憲法一中,憲法一表」仍然有其侷限性,因爲在國共兩黨已經形成「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共產黨和國民黨都不會接受另一套相距甚遠的「四(八)字口訣」。更淺顯的道理是,共產黨沒有必要在面對「一島兩黨」的時候,出現兩種差異甚大的說法,那叫國民黨如何面對國民黨,國民黨又情何以堪呢?

所以,筆者認爲,民進黨的黨綱或民進黨在面對大陸議題的時候,只能儘量靠近「九二共識」,但又不至於出現與國民黨同質的「九二共識」,方能面對共產黨,又能面對其大部份支持者

那麼,在這樣的分析基礎上,如果民進黨欲張開拳頭與共產黨握手,就只能顛倒原有「九二共識」的詞序,提出「各自表述,一箇中國」(或「各表一中」)的新「九二共識」的黨綱理念

這個理念可以左右逢源:

1. 面對共產黨,民進黨強化了「一箇中國」,自然符合共產黨的對話基礎;2. 面對國民黨,民進黨表面上更加強化了中華民國主體認識,其實是強化了「以臺灣爲主」的認識;3. 面對中間選民,民進黨給人以相比國民黨更加體現「臺灣主體」,又能與共產黨交流的印象;4. 面對非深綠的支持者,民進黨將「各表」放置「一中」前面,沒有國民黨那麼「買臺」。當然,有得必有失,民進黨必將失去一部份深綠支持者。但是,在面對選舉的時候,深綠民進黨支持者不投民進黨,含淚臺聯?我承認一部份支持者會改投臺聯,但人數不會太多。因爲只增加深綠支持者票數的臺聯根本無法打敗國民黨,而遭到分化的民進黨也無法勝選,只會便宜了「賣臺」的國民黨。所以,「理性投票」的深綠支持者是會含血投票給民進黨的。

如果民進黨在「不統不獨不武」的背景下拋棄「臺獨」黨綱,採納比「憲法共識」更「激進」,更「親中」的「各表一中」的新「九二共識」,這注定會在民進黨內造成理念地震,這就考驗民進黨內高層的政治智慧勇氣了。●作者秦風,大陸西部某企業職員。簡介表示希望儘量拋去紅藍綠立場評論兩岸三地時事,以超政府主義的角度看待歷史事件;理想是想成爲解決巴以問題的民間大使。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