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尖端技術脫鉤 中國晶片產業面臨「史普尼克危機」
美國擴大對中國晶片設備與技術出口限制,可能嚴重打擊中國晶片自主發展的路徑,讓中國面臨「史普尼克危機」。(圖/Shutterstock)
美國擴大了對中國晶片設備與技術出口限制,很可能嚴重打擊中國晶片自主發展路徑。經濟專家認爲,這將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場「史普尼克危機」,雖然中國仍能自主地解決晶片製造工藝的技術問題,但長遠來看,中國的半導體工業仍無法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路透》分析指出,拜登政府近日宣佈新規定,要求向中國提供晶片生產設備與技術的美國公司必須事先獲得政府許可,此舉將阻撓中國晶片國產化的努力。目前中國半導體消費量佔全球超過3/4,但產量只佔全球15%左右。
花旗經濟專家在研究報告中表示,美中技術脫鉤可能成爲中國技術創新的史普尼克危機(Sputnik crisis),就在中共20大即將召開、習近平尋求史無前例第3個任期的關鍵時刻,半導體產業自主發展可能成爲20大的重要主題。
波士頓諮詢集團估計,到2021年,一個國家如果要建立完全自給自足的晶片供應鏈,將需要至少1兆美元的前期投資。專家認爲,美國新的限制措施可能會刺激中國晶片製造商嘗試使用創造性的工程解決方案和不受制裁的舊技術來生產先進的晶片。
這也是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SMIC)之前嘗試過的途徑,他們用上一代的DUV光刻機造出了其他廠家用EUV光刻機才做得出的7nm晶片。不過專家認爲,這種嘗試在技術上可行,但是無法用這種方式來大規模生產可以商業化的產品。跟蹤全球存儲晶片行業的臺灣顧問Marco Mezger 說,「你可以調整某些工具,人們很有創造力。但產量會是多少?如何實現商業化產量?這些都是問題。」
專家表示,中國的設備製造商仍然落後於海外同行4到5年,一旦失去美國的設備供應商,中國企業就找不到替代品。最近受到美國新規定打擊的長江存儲(YMTC)和長鑫存儲 (CXMT)都是大約10年由政府支持而成立的公司,是中國打入全球市場的最大希望,與三星電子和美光科技等頂級企業並駕齊驅,這2家公司都已開發出最先進的技術,但還未能在這些技術上實現量產。
外國設備製造商的利潤也將面臨沉重打擊,科磊(KLA)、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各有大約30%的收入來自中國,中國是他們最大的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新規定出臺後,他們的營業收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匿名消息人士表示,他們努力避免違反新規則,但是有些規定模棱兩可,如果全部按照規定行事,設備公司就得關門大吉。
知情人士也表示,華盛頓也在手忙腳亂地應對新的出口限制帶來的意外後果。例如韓國SK海力士已聲明獲得美方同意,可以向其位於中國的工廠輸出設備而無需申請許可。有些設備廠因爲新規則導致不少員工無事可做,消息人士稱,這爲中國的設備製造商創造了吸引人才極佳的機會,一名美國設備商派赴大陸的技術人員說,「高層管理團隊叫我們放鬆幾個月,仍然可以上班,但不是強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