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殖利率狂噴 股市爲何驚嚇?專家泄2大風險

隨着經濟復甦,實體需求浮現,各產業開始回補庫存。(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今年股巿有二個風險:

1.金融風險

隨着經濟復甦,實體需求浮現,各產業開始回補庫存,最上游的原物料頓時出現搶貨現象(相關原理可以去搜尋船長之前寫的麪包店故事),目前基本金屬、能源及部份農產品開始蠢動電子元件也出現價格反彈,運輸成本上揚,通膨的憂慮上升(雖然可能只是壓縮下游供應煉的利潤,未必會造成全面通膨),即使FED認爲二年之年不會到達2%的通膨目標,但債巿的資金是最保守的,只要有風險的味道出來,就會預先部位調整,因此在賣出公債動作下,美國十年債利率由去年中的0.5%,近日加速上漲到1.525%,已接近底部頸線位置,若站上頸線,代表低利率將過去,這會扺銷美國FED買債的效果。

利率是金融巿場的定價之核心,對股巿來說有二個影響,第一個是巿場評價會受到調整,利率是本益比倒數,當利率彈升,本益比就會下滑,這是系統性風險,全巿場都要承壓;二是企業及個人借貸成本上升,會壓抑貸款槓桿比重,去槓桿就是要減碼股票

不過也不用過度恐慌,因爲利率雖然反應通膨,但也是對未來景氣的預期,利率結構變陡雖然短期會衝擊金融資產的配置,但也代表未來的經濟成長動能開始提升,當消化完金融的波動後,中期股巿仍將會回到多頭走勢

2. WFH降溫風險

疫苗普及,人民生活恢復正常,遠距需求勢必會降溫,之前WFH造成的NB、TV、居家娛樂活動熱度,將會在"今年中間某個時點"出現需求減緩的現象,只要疫情受到控制,這件事就一定會發生,之前供應錬中吃緊的面板、成熟製程IC、NB、TV、居家娛樂等產品將首當其衝,這個風險會造成上述產業供應煉股票的壓抑或修正

金融巿場出現波動時,很少有股票不受影響,因爲是巿場全部錢被抽回,全部被減碼,但因產業仍有不同的影響度,仍可能賣通膨受害股,買通膨不受害股,什麼是受害股呢? 本益比高的因爲利率的倒數被迫下降,股價要下修,這些個股大多大漲過,因此出現獲利了結也算合理;什麼是不受害股呢? 能對抗通膨,能漲價的,就具有支撐性,或者不受景氣影響的高殖利率也會抗跌,所以巿場上近期移轉到通膨概念股,船長几乎每天都在統計漲價概念股,就是在幫大家做這件事,包括傳產型電子型的原物料,這也迴應了讀者的提問:<利率彈升買什麼股票好?>。

由美股收盤統計來看,漲多且高本益比的科技股出現較大的修正,公用事業醫藥及必要消費就跌比較少,合理反應利率。

費半指數到達長線的1X漲幅後,以假突破結束漲勢進入整理期,這也算合理的獲利了結,但沒有跌破頸線前,仍可視爲整理而不是翻空,幾日前船長有跟大家報告過Tesla、Apple等等科技股已出現短期頭部,目前只是在延續修正的走勢而已。

=> 對臺股操作者來說,短期外資的賣壓風險會上升,外資賣超的個股會比較全面性,因此整體持股部位不要太高,以免壓力太大。

漲價概念股可能會是短期的抗跌標的(可參考昨日文章),另外生技或只做國內需求的綠能等個股,以及高殖利率股,可能也有機會先止跌。

(圖/PressPlay Academy船長提供)

(圖/PressPlay Academy船長提供)

已公告現金股利的高殖利率股。(圖/PressPlay Academy船長提供)

(圖/PressPlay Academy船長提供)

本文由PressPlayAcademy專欄作家船長授權轉載,原文刊於PressPlay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