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華爲,手機都賣不動了?
編輯/ 趙豔秋
趙奢的手機是兩年前買的中配旗艦手機,當時價格5000多元。儘管機器還運行流暢、完好如新,但64G內存已經捉襟見肘。今年1月,廠家又發佈了最新旗艦機。趙奢一個骨碌從被窩裡爬出來,開始搜索配置。
但今年的手機讓他大失所望:低配旗艦機的配置比去年反倒退步。屏幕從3200*1400像素降低到2400*1080,內存從12G降低到8G,減配了一顆景深攝像頭,還取消了招牌的曲面屏、金屬邊框和玻璃後蓋。他最不能忍受異形屏,期待這一代手機能實現屏下攝像頭,但也沒有實現。
在配置退步的情況下,今年新款手機的價格反而漲到7000多元。“網上說還不如買個2020年款。”但趙奢覺得去年款相比三年前的手機進步太小。糾結過後,他決定將照片導進電腦,卸載幾個不常用的App,繼續做“等等族”。
像趙奢這樣,不願爲新手機買單的消費者並不罕見。多位手機業界人士向AI財經社分析:今年手機廠家普遍不知道用什麼新功能去吸引消費者了。“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都沒有很大的突破,包括這兩年的摺疊屏,在實用上還沒有特別有吸引力。”
一位經銷商表示:“即使是華爲Mate系列,最近幾年用曲面屏搭配類似浴霸的攝像頭,也沒能讓消費者有換機的衝動。”
從數據上也能看出手機銷量的停滯。從今年4月到5月,手機出貨量連續兩個月下降同比超過30%,4月同比少賣了1424萬部,5月同比少賣1080萬部。
手機真的賣不動了嗎?
手機“震盪年”
在國內手機市場連續兩個月“暴跌”後,業界傳來了逆轉的消息:6月,智能手機銷售已經連續三週增長。這似乎能讓手機企業和供應鏈長吁一口氣。
一名知名市場機構的分析總監也告訴AI財經社:“今年四五月份的下滑,沒有影響到我們對全年的預測。我們認爲中國市場今年相對去年還會略有上升。”實際上,多家知名機構最新都預計今年國內手機市場仍會維持5%-16%範圍的增長。
但一些常年身處一線的經銷商們,多少持有不同的意見。
“整體處於震盪期。”線上經銷商戴軍對近期的一些市場行爲,感到無奈又可笑,“6月份的戰績很多是平臺打雞血(大額優惠券),黃牛套券獲利。”
圖/視覺中國
他評估,“618”活動中店鋪的真實銷量可能會上升300%-500%,但是超過這個比例,基本都屬於不正常訂單。就他個人發現,在618當天,某款售價1000元以下的品牌低端機,有平臺店鋪一天就賣出了6000多臺,而且同銷量的店鋪至少3-4家。戴軍反問:“你覺得真實的客戶會有多少?”平臺套券一臺手機就能賺30元,然後這些貨全部流到二級市場。
“今年上半年銷售並不好,除非你是這種非正規的操盤模式。”戴軍吐槽,他自己店鋪的經營狀況,說白了是“吃也吃不飽,輸血勉強維持”。
線下手機經銷商,四川龍翔通訊總經理葉秀江也對今年沒了特別大的期待,儘管時間剛過半。葉秀江告訴AI財經社,二季度公司門店手機整體銷售下滑“還是比較嚴重的”。“和去年比,我們相同的門店銷量基本上下降了20%。”
二季度本來就是手機銷售淡季,但今年的下滑幅度還是超出了這位老分銷商的預計。作爲國內老牌手機零售商,四川龍翔通訊旗下擁有260餘家門店。
和很多人一樣,葉秀江原本對今年的手機市場是抱有很高期望的,去年經過一輪疫情影響下的“砍店”調整後,期待一個大的回升。
市場起初也不負他們的期望。第一季度銷售形勢很好,國內手機銷量達9240萬臺,同比增長了24%,甚至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經銷商們乘着這陣需求反彈的風,多少都打了一個開門紅。但市場的“轉向”令很多人始料不及,後勁不足的問題快速顯現,四五月份的銷量突然下滑就是明顯的體現。
2020年下半年開始,戴軍去參加國產廠商們的渠道會,聽到的都是對2021年市場的高期待,一方面是5G轉化的規模需求,一方面是衝刺高端的機會。各個國產品牌早已摩拳擦掌,籌備搶奪華爲的市場留白。
如今,半年過去了,戴軍的判斷已經成了“今年大盤肯定會比往年略有下降”。他把今年的經營目標定的極低,賺錢不敢想,“希望打平吧。”
葉秀江定義今年國內手機市場是“預想中的銷售大年遭遇到了需求的小年”。這也構成了今年國內手機市場的底色。
他對今年的市場預判同樣已經拉到最低:“現在這個狀態,只要不再降低個百分之二三十,基本上就能夠活下去。”
榮耀CEO趙明最近被媒體問及國內手機市場近來的銷量下滑。他認爲,今年是“吹盡狂沙始到金”的一年。他感嘆很多浮躁和表面的東西影響了大家的判斷。“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誘惑,讓大家產生各種各樣的戰略預判和預期,但實際上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可能會截然相反,或是令人大跌眼鏡。”
換言之,“後華爲時代”的手機市場行情極易被錯判。從邊緣城市到一線,從機構到經銷商,業界對於手機市場下半年走勢不同的聲音和分歧,預示着今年的震盪行情可能仍會持續。
華爲“退場”打亂原有節奏
在手機震盪年的形勢下,6月19日,OPPO前副總裁沈義人發出一條微博稱:“聽聞‘幾個品牌’、‘幾款型號’害怕今年元器件缺貨,下單備貨一下就搞猛了,導致現在庫存不少。如果流速不佳的話,今年618殺價猛烈那幾個的機型‘說不定’雙11也會很猛,‘等等族’今年依然可能勝利。”
沈義人接着又提出,爲何這些品牌“一邊喊缺貨一邊搞促銷”,這也引出手機行業可能有用假象炒作的嫌疑。
“圈子裡早就知道,整體芯片的供給量對國內市場來說是不缺的,只是說有些廠商囤貨,有就收,人爲製造了芯片緊缺氛圍。”這也人爲製造出手機產品緊俏的假象。戴軍稱,廠商在產品“緊俏”的形勢下降價促銷,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利用價格營銷來搶市場份額。
前資深手機產品經理劉偉就沈義人所說的手機庫存對AI財經社進一步分析稱:去年華爲芯片遇阻後,讓出的市場份額,其他廠商都在搶佔。“去年Q4開始,華爲大概從2億臺掉到1億臺,讓出來1億臺的市場空間。但小米、OPPO、vivo公佈的擴產計劃都在1億左右,加起來增加了2億臺左右的訂單。”他說,總共1億的市場備了2億的貨,總得想辦法消化。
而在供給充足的對立面,需求卻出現萎靡。“去年四五月份5G手機陸續上市,已經掀起一波換機潮。”劉偉強調,去年換了手機的用戶今年不會馬上再換。現在手機做工精良,內存8G起步,兩三年內都沒有再換的必要了。
“原先市場是供大於求,今年的供求關係更要拆開來,根據品牌具體來看。”戴軍告訴AI財經社,今年的供需錯位歸根結底,是其他國產廠商沒能真正接住華爲讓出的高端份額。
“衝擊高端後勁不足,因爲高端用戶羣體這幾年有增加,但整體增加的比例沒有各廠家新出的高端產品數量比例這麼高。”他觀察,用戶羣體就這麼點,出了這麼多款產品。“大家注意力都在中高端,中高端一下子就淤積了。”
圖/視覺中國
華爲南方大經銷商田文的一個深刻感知是,華爲P和Mate系列的老用戶在不斷推遲換機計劃。“他們想換新機,但如果不想用蘋果,就沒得選,寧可先不換。”
他的華爲門店服務數據顯示,華爲手機的維修量在增加,保修量在減少。這說明華爲高端機用戶很多正在成爲“釘子戶”。而華爲餘承東在不久前的鴻蒙發佈中也公佈,將以幾十元的價格爲華爲用戶提供更換電池服務,以此儘量延長老用戶使用華爲手機的時間。
根據田文的估計,蘋果成爲華爲下滑的最大受益者,從中至少搶走40%的份額,小米OV分走了20%-25%,剩下的是延遲換機的人羣。他認爲,華爲的品牌認同度依舊很高。
戴軍告訴AI財經社,至今身邊仍有不少朋友還在找他代買Mate 40 Pro,“最近兩個月大概幫了十來個人。”近期也有消息透露,華爲P50上市正在準備中。
“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根深蒂固。”多位分析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今年上市了多款驍龍888的高端機型,但對高端用戶的拉力還是不明顯。
等等族和釘子戶都是勝利者
華爲事件恰好疊加了“後智能手機時代”。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10多年,科技滯脹和消費者慾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等等族”和“釘子戶”大潮,前文出現的趙奢就是“等等族”一員。他們的聲浪漸漸壓過了過去時髦的“換機族”,(這也成爲今年手機震盪的主要因素。
在今年6月18日當天,甚至出現了一個奇觀:4G手機iPhone 11的京東價格直降1000元,銷量反超5G手機iPhone 12,成爲單日銷量冠軍。在豆瓣“買手機是件大事”小組裡一個猶豫要不要換新蘋果的帖子裡,點贊最高的是組長的評論:“等等族永不爲奴。”
這本不該發生在iPhone上,因爲iPhone 12是第一款支持5G的蘋果手機。但在第一波5G消費者嚐了鮮之後,許多購機者覺得5G對手機不是優點,反而是缺陷:不僅更貴更耗電,網絡也不穩定,相比4G也沒有新體驗。
圖/視覺中國
一位在知名研究機構的無線業務總監告訴AI財經社,自己甚至沒有換5G手機,只換了5G流量套餐。5G應用匱乏是他拒絕換機的原因。“我們去韓國做調研,VR/AR應用在5G網絡裡用得很好,在4G裡基本用不了,是個殺手級應用。但國內的5G應用開發很滯後。”
他表示,過去轉型3G和4G的時代,運營商會主動推廣入門級的便宜手機。但到5G時代,他們調整了終端補貼政策,給手機銷量下滑火上澆油。葉秀江進一步解釋:“2G轉3G時,消費者預存很少的話費就能免費領手機,3G轉4G時,在補貼高的地方買手機還能打5折。但到了4G轉5G,運營商的終端補貼條件非常苛刻,要求你升艙,比如過去每月消費165元,現在要200多元。用戶一算賬就不轉了。”
如今,手機對消費者的意義發生了轉變:不再是每年換新的時髦玩具,而是耐用品。“在我家,手機就是傳家寶,一代傳一代。”張湯說,他用的iPhone 6s是媳婦淘汰下來的,他則將自己此前用的iPhone 5c淘汰給老丈人。這臺iPhoen 6s換過一次電池,趕上蘋果免費換新電池,又換了一次。
張湯的房東,在北京擁有四套房,但從2018年後也不再每年換新iPhone了。他的一位同事,乾脆是媳婦淘汰的手機給上高中的女兒,女兒淘汰下來再給他。“大家現在都有好幾臺舊手機,分攤一下功能,這個用來玩遊戲,那個用來看書。沒壞就沒有必要換新。”張湯說。更何況每一年的旗艦級售價還在攀升,更造成銷售阻力。
“手機市場確實在從增量向存量轉換。它更像10年前的PC市場,我們看的不再是每年新用戶增長,而是老用戶換機。”有手機分析師稱,創新的速度放緩,某種意義上,等等族和釘子戶成了勝利者。
(戴軍、劉偉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