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發現改變每天早餐習慣 就能降低糖尿病風險

西北大學發現,每天8時30分吃完第一餐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也降低。(圖/路透社)

爲了解進食時間與進食窗口時間對血糖與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美國西北大學針對逾1萬名美國成年人,依據其進食時間分爲6大組,並分析健康與飲食數據結果發現,每天在上午8時30分前吃完第一餐的人,發生胰島素抗性機率較低,使得其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降低。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21年3月21日至23日,發表於全球內分泌學會的年會上。論文中指出,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失去敏感度,因而產生胰島素抗性;此時,血糖無法進入細胞,迫使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隨着病況不斷髮展,胰島素開始分泌不足,造成大量葡萄糖留在血液之中,而成爲高血糖並演變爲糖尿病。

由於第二型糖尿病往往會產生眼部心臟與足部傷害等併發症,故其防治已成爲全球公共衛生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現有醫療體系往往透過藥物、減肥與運動介入等途徑進行治療。

然而,醫學界現已證實,間歇性斷食可改善人體代謝能力並帶來多種健康益處,而糖尿病最常見的就是各種代謝疾病的增加;因此,研究團隊試圖藉由營養攝取介入,來解決此一日益嚴重的問題

爲此,研究團隊透過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取得10,574名美國成年人的健康與飲食攝取量數據。依據所有參與者每日進食總時數(一天中進食時間少於10小時、介於10至13小時與13小時以上),以及每天於8時30分前還是之後吃第一餐,研究團隊將受試者分爲6組。

透過不同組別間的比較,研究團隊試圖分析進食時間與進食總時數,對於空腹血糖水平與胰島素抗性水平的影響。結果發現,儘管各組的空腹血糖水平並沒有明顯差異;但研究團隊發現,每日進食總時間較短的參與者,其胰島素抗性水平往往也較高,而在8點半前吃第一餐的參與者,其胰島素抗性水平較低。

研究團隊總結,不管是每天進食時數低於10小時的人,還是超過13小時的人,在8時30分吃早餐都能讓胰島素抗性水平降低,從而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項研究指出,相較於進食總時數,進食的時間點與代謝量更具關聯性,從而可作爲第二型糖尿病防治的飲食參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