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新聞封神榜

新聞必備的兩個元素,「新」指進度,「聞」指深度。一個好看的、感動人的新聞必須要有時間軸,不斷翻新、與時俱進,隨時掌握事件最新進展;要有縱深軸,不斷填充豐富的知識、背景,讓閱聽人獲得知識的滿足;兩個軸線鋪陳,新聞由「線」進到「面」;遺憾的是,現況僅腳下單一點。道理不難,但落實不易,需要企圖心,及豐富知識汲取。

確實,現在媒體的新聞呈現極度淺碟化,只會繞着浮面現象文章,翻來覆去就是那些情境,不會開創議題,也極少加值。這局面由來已久,於今尤烈,與記者的養成教育有關,也因在職訓練偏重「術」的技巧面、應用面;忽略新聞的知識性,膚淺是必然。

八仙塵爆案實屬空前,關注面、影響面絕不僅止臺灣,發生迄今未滿3周,新聞呈現卻接近尾聲;之前警消、醫護爆肝搶救,社會愛心源源不絕,追兇、究責、追償的一陣熱潮過去,好像新聞就停格在那個小框框,沒有新的進度、新的角度;除了偶有傷者天使去了有些小篇幅,其他可以深度經營內容始終未曾出現。

塵爆案開不出角度嗎?稍微有災害管理知識的人都瞭解,防災遠重於救災政府相關單位之前盡到防止塵爆發生責任嗎?還會有下一次嗎?災害發生「人」的層面遠重於「事」,除了傷者,鬆散的防災態度該如何修補?至於追償、究責,只是防救災的細微末節。媒體要能分辨輕重,政府刻意做了幾件事,並不能彌補塵爆發生的失職。

月初,西太平洋蓮花昌鴻南卡3個颱風並列,前兩個伺機進襲臺灣,這在臺風史上是不常見的;若加上太平洋中緯高壓盤據雙臺接近可能產生牽引作用,進犯臺灣的機率是升或降…,都是閱聽人亟欲知道,且想大量獲取資訊的議題;不客氣地說,媒體作者認真研究這三個颱風的變化,基本的颱風知識就可提升到一定水平

隨着侵臺機率增加,媒體話題逐漸聚焦在放不放颱風假,不止是聚焦,是隻談颱風假單一話題,其他的防救災、疏散則從媒體上消失北北基桃迅速決定放假,宜蘭縣不放,在蓮花轉西不侵臺後,新聞話題只剩下柯文哲「毛毛的」,宜蘭林聰賢成了「聰神」,連三年前天秤颱風來襲只有臺南市賴清德不放假的「賴神」往事也翻出來炒,媒體上一堆「柯毛毛」、「賴神」、「聰神」,颱風新聞在一場鬧劇中落幕。

媒體,當然是新聞真相的挖掘者,新聞價值的串接者;決不是新聞事件的「路人甲」,只轉述看到的枝枝節節,讓閱聽人流瞎子摸象;當然更等而下之的,是那位把採訪任務當成追星機會的女記者,豈止是讓人搖頭,根本是鬧劇。

「柯毛毛」、「賴神」、「聰神」的媒體呈現相當程度反映了從業員素質劣化,藉着採訪追星更是不足取,誣衊了這行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老中青媒體人都得反省。(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