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百萬人因此而死 喘、咳、痰都要注意

每年全球有300萬人死於肺阻塞,出現喘咳痰症狀時,別輕忽當成小感冒。(示意圖/Pixabay)

咳嗽、氣喘、痰多,疫情期間常戴口罩呼吸更受限。喘咳痰看似普通感冒的症狀,但若久咳不愈,很可能是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又簡稱肺阻塞(COPD),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00萬人因肺阻塞死亡,且患者多爲中老年人

肺阻塞「喘咳痰」 患者平均壽命常人11年

振興醫院內科部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陶啓偉主任解釋,肺阻塞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反應,長期下來會造成肺功能下降、呼吸道阻滯的狀況。根據統計,肺阻塞已名列臺灣十大死因第七名,患者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約11年,最常見成因就是抽菸、空氣污染等刺激影響導致。

濃痰多痰、呼吸喘鳴 肺阻塞急性惡化5年死亡率過半

由於肺阻塞進展緩慢,許多患者直到急性惡化時才發現,常見的急性惡化症狀包括時間內痰液變多或變濃稠、呼吸有喘鳴聲,甚至簡單日常活動都出現困難等。

陶啓偉主任指出,面臨急性惡化的病人比起無急性惡化的患者來說,肺功能退化的狀況超過40%。若是因嚴重急性惡化而住院,5年內死亡率甚至會超過50%;急性惡化過程中,心肌梗塞風險也會增加1倍之多。除了症狀惡化造成不適,經濟負擔與日常生活品質也將連帶受影響,肺阻塞患者不可不當心

改善發炎類固醇「用吸的」 醫:吸1個月不足1顆藥

肺阻塞治療上以單方複方氣管擴張劑放鬆呼吸道平滑肌爲主,不過針對容易急性惡化的患者,建議需另搭配吸入性類固醇治療,以改善發炎及肺功能狀況。

「一個月吸入的藥量加起來還不到一顆類固醇的劑量。」陶啓偉主任說,吸入性類固醇劑量相當少,直接吸入肺部作用,不經全身循環,因此全身吸收循環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對身體的影響也很小,所以安全度非常高。無須擔心會出現月亮臉、水牛肩等傳統類固醇副作用

陶啓偉主任分享,無論是單方或複方氣管擴張劑,或是合併吸入性類固醇,患者常常需要在不同時間點使用藥物,導致服藥順從性不佳。現在有一些新型藥物,把多種藥物合併在一起,做成三合一的藥物,對大部分病人及家屬來而言,可能更方便的治療選項

世界COPD日 呼籲民衆提高病識

爲加強對肺阻塞(COPD)的防制,提升世人對肺阻塞之病識感,世界衛生組織(WHO)把每年11月的第三個禮拜三訂爲「世界COPD日」。陶啓偉主任提醒,患者應配合醫師規律用藥定期回診追蹤,到院接受肺部復健等,生活中避免吸菸及接觸二手菸、焚香、汽車廢氣等不良空氣影響,也鼓勵患者可接種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進一步降低肺部發炎的風險。(編輯樑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