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民調:51.5%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達特茅斯學院教授尹麗喬委託美麗電子報針對兩岸關係議題進行民調結果發現,以「十分法」測量族羣認同,46.2%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2.3%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只是中國人」,而51.5%的受訪者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

以下節錄美麗島電子報該民調報導原文

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是哈佛大學政府系的Gov. James Albert Noe and Linda Noe Laine講座教授,密西根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關係理論和中國外交政策

尹麗喬(George Yin)是達特茅斯學院John Sloane Dickey 國際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哈佛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爲國際關係理論,族羣政治和外交談判。

2018年一月,美麗島電子報與他們合作設計並執行了本次的兩岸關係民調。今天,將着重分析民調中和族羣認同相關的題目。文末附有和民調相關的詳細資料

在1992年辜汪會談之時,兩成的人認爲自己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兩成五的人認爲自己是中國人不是臺灣人,而有四成五的人認爲「都是」(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在2016年底的時候,有六成的人認爲自己是臺灣人,3%認爲自己是中國人,三成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近來,臺灣意識方興未艾。從胡錦濤時代的「讓利「到習近平對「三中一青」的籠絡北京對爭取臺灣民心似乎是一籌莫展。

近年來,一般民調常發現臺灣意識擡頭,越來越少人既認同中國又認同臺灣的趨勢可是,我們分析這次的兩岸關係民調發現這個結論實取決於這些民調中的族羣認同測量方法。一般來說,在研究受訪者的族羣認同時,民調中心多會詢問受訪者是否認爲自己是臺灣人,中國人,或者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可是,由於這類問題只給受訪者三個固定的選擇,一般的民調其實很難精準地測量受訪者的族羣認同。族羣認同不僅多變,而且複雜;很少人會只有單一的族羣認同。舉例而言,在歐美的臺灣人可能會在和國外的朋友討論哲學或歷史時自承爲中國人,但在和相同的朋友討論國際政治時又自認爲臺灣人。在不同的時空環境,我們的族羣認同常會隨之變化。也正因如此,柏克萊大學的 Taeku Lee 教授認爲傳統民調中的族羣認同問題很難讓受訪者準確地表達他們的多重族羣認同。因此,我們需要給被受訪者更多的自由來表達自己的族羣認同。

讀者可能會認爲「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的選項可測量在臺灣的受訪者中的多重族羣認同,但其實不然。由於一般的「三選項法」只讓受訪者選擇臺灣人,中國人,或者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認爲自己是 7 分臺灣人、3分中國人的受訪者會被強迫選擇「臺灣人」。另一方面,「三選項法」則會強迫認爲自己是3分臺灣人、7分中國人的受訪者選擇「中國人」。上述的兩個例子說明了用一般的「三選項法」測量臺灣的多重族羣認同會過高的估計「臺灣人「和「中國人」的比例,而過低的估計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的比例。有鑑於此,在這次的兩岸關係民調,我們比較了以傳統的「三選項法」和Taeku Lee 教授發展制定的「十分法/分配法」測量臺灣族羣認同的結果。相較於傳統的「三選項法」,我們讓受訪者於10 分中自由分配對不同族羣的「認同分數」。

以傳統的「三選項法」測量族羣認同,美麗島兩岸關係民調發現63.5%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 2.6%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只是中國人」,而34.0%的受訪者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圖一)。以「十分法」測量族羣認同,美麗島兩岸關係民調發現46.2%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認爲自己是10分臺灣人),2.3%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只是中國人」(認爲自己是10分中國人),而51.5%的受訪者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既認爲自己有幾分臺灣人的成分又有幾分中國人的成分;圖一)。

比較兩種測量方法,有至少三點值得注意。一,以「十分法」測量族羣認同,多數的受訪者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令人驚訝的是,以「十分法」測量族羣認同,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的受訪者比例竟然高於1992年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測出的四成五。相較之下,以「三選項法」測量族羣認同,多數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二,如以「十分法」測量族羣認同,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的受訪者從63.5%降爲46.2%。三,以「十分法」測量族羣認同,認爲自己「只是中國人」的受訪者皆爲2%左右。

爲什麼這兩種測量方法會揭示不同的結果呢?我們認爲有兩個原因。首先,如前所論,「三選項法」會強迫較爲認同臺灣的受訪者(如認爲自己是6 – 9 分臺灣人的受訪者)選擇「只是臺灣人」。其次,「十分法」可能會鼓勵受訪者在潛意識中多注意自己的多重族羣認同。

再進一步分析民調數據,我們發現在各年齡層,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的受訪者在「十分法」的測量之下皆大幅減少(圖二)。舉例而言,傳統的測量法下,18-29歲的受訪者中有75%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相較之下,在「十分法」的測量之下,18-29歲的受訪者中只有60%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另一方面,在傳統的測量法下,30-39歲的受訪者中有70%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而在「十分法」的測量之下,30-39歲的受訪者中只有45%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認爲自己「只是臺灣人」的30-39歲的受訪者成爲少數。一般認爲臺灣的年青族羣「逢中必反」,但似乎不一定如此。

今天所討論的民調數據有兩項意義。一方面,多數的臺灣民衆對中國仍有一定的認同;所謂多數臺灣民衆仇中的說法不一定成立。發現認爲自己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的受訪者不僅更支持兩岸經貿往來(Q25),也對大陸民衆的整體印象更佳(Q15-19)。穩健溫和的兩岸政策應能得到既認同臺灣人又認同中國人的臺灣民衆支持。另一方面,北京應體認到臺灣認同不一定和中國認同相對立。強迫臺灣民衆選擇臺灣或是中國認同只會迫使對中國有一定認同但主要認爲自己是臺灣人的民衆轉向只認同臺灣。

調查說明

一、委託單位:美麗島電子報,尹麗喬,江憶恩。

二、規劃執行:戴立安委由臺灣指標調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

三、調查範圍臺澎金馬22個縣市

四、調查對象:居住在調查範圍,年滿18歲的民衆。

五、調查時間:2018年1月14日至1月24日。

六、調查方法:由訪員進行的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CATI)。

七、抽樣設計:抽樣架構是以中華電信住宅電話簿爲基礎的電腦資料庫,經「系統隨機抽樣」(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後爲避免未登錄電話號碼家戶無法被抽中,故在抽取電話門號後由CATI系統主機撥號前,再以「隨機跳號」抽樣方式(random-digit-dial, RDD)替換該門號的末2碼,做爲實際撥出的電話門號。

八、樣本規模:成功完訪1410人,在信賴水準95%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爲±2.6%。

九、樣本代表性與加權:採用「比例估計法」(raking ratio estimation),母羣體參數是依內政部公佈2017年12月民衆性別、居住縣市、年齡資料,與2016年12月民衆教育程度資料等特徵,逐項重複進行連續性修正,以使樣本特徵與母羣體結構達到一致(統計檢定顯著水準p-value<0.05),此時整體樣本即具有代表性

B. 與本文相關之問卷主要題項內容

3. 請問,社會上每個人對自己的身分認同都各有看法。以 10 分來講,有人認爲自己是 9 分臺灣 人、1 分中國人,也有人認爲自己是 3 分臺灣人、7 分中國人,也有人認爲自己是一半一半。那如果以 10 分來講,您認爲自己是幾分臺灣人?幾分中國人?

臺灣人_分,中國人_分,其他人(記錄內容)_分。

4、請問,我們社會有人說自己是臺灣人,也有人說自己是中國人。那您認爲自己是臺灣人、中國人,或者都是?【若受訪者回答「都是」則追問選項 3~4】

(1)臺灣人 (2)中國人 (3)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4)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 (8)未明確回答

【Q15~Q19 由電腦進行隨機排序

15、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愛好和平」,7 代表「很好戰」,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好戰,您認爲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6、如果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有道德感」,7 代表「沒有道德感」,也就是數字愈大代 表愈沒有道德感,您認爲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7、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謙虛」,7 代表「很傲慢」,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傲慢,您認爲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8、如果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說到就一定做到」,7 代表「很言行不一」,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不可靠,您認爲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9、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尊重別人」,7 代表「很野蠻霸道」,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野蠻霸道,您認爲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25、請問,如果沒有辦法同時兼顧維護我們國家主權和維持兩岸經貿發展這 2 項目標,您認爲哪一項會比較重要?

(1)維護我們國家的主權 (2)維持兩岸經貿發展 (8)未明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