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患者「糞菌移植」引菌血症死亡 專家解析「關鍵原因」籲醫界當警惕

衛福部去年9月發佈特管辦法,新增爲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圖/北榮提供,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衛福部去年9月發佈特管辦法,新增爲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rCDI),但近期國外有2名患者接受糞菌移植,導致抗藥性大腸桿菌菌血症,其中1人死亡。對此,臺灣醫師表示,美國就是因爲篩檢太鬆,纔會有2人移植後不幸喪命,而目前臺灣糞菌移植的治療率超過9成,治癒率接近百分之百。

美國食藥署(FDA)今年中公佈2名接受糞菌移植的患者產生抗藥性大腸桿菌菌血症,其中有1人死亡。根據最近《新英格蘭期刊》披露的內容細節指出,2名患者中1名是C肝肝硬化患者,另一名死亡個案本來就有骨髓異常增生,甚至接受過液體周邊幹細胞移植,兩者屬免疫不全患者,都不是目前糞菌植入的適應症

因爲期刊披露此事,加上微菌叢移植是近年來新興領域,引起醫界極大關注。臺大醫院院長、臺灣消化系醫學理事長吳明賢則表示,美國2名患者不僅都屬於免疫不全患者,且「供體」沒有做抗藥性篩檢,也因爲這起事件,美國FDA注意到供體安全性問題,因此今年1月起已經開始規定執行相關嚴格篩檢。

▲糞菌移植治療是利用健康捐贈者腸道微生物,用新鮮、冷凍或膠囊方式製備。

衛福部去年9月6日公告特管辦法,僅開放微菌叢植入用於「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病人。臺北榮總內科部主任侯志明指出,糞菌移植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是利用健康捐贈者的腸道微生物,用新鮮、冷凍或膠囊方式製備,利用上下消化道內視鏡、鼻腸鏡灌腸口服膠囊等方式,植入因腸道微生物失調的病患,改變腸道菌相。

而在衛福部公告特管辦法後,北榮和林口長庚至今完成多例移植,林口長庚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受訪時曾表示,目前優先考慮對象,仍爲20至30歲的健康年輕人,但捐贈條件嚴格,不只BMI要正常、3個月內不能出國、不能吃補品益生菌,1等親有2人以上罹有大腸癌者,都不在考量範圍,通過問卷調查後,還要進行抽血確認肝腎功能,最後纔會採樣糞便進行抗藥性細菌培養。

「美國就是因爲篩檢太鬆,纔會有2人移植後不幸喪命。」邱政洵強調,目前臺灣糞菌移植的治療率超過9成,治癒率接近百分之百。吳明賢也特別提到,目前在臺灣只有開放治療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治療成效是絕對不用擔心的,且人數相當少,而美國已有超過萬人接受過糞菌植入,僅有1例死亡個案。吳明賢認爲,這2例個案給的啓示應是不用過度渲染或恐慌,並不能因爲這治療很奇特、很厲害,就特別放寬臨牀試驗醫療要求,必須要非常嚴謹的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