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識字率發達國家墊底 美式精英教育受指責
10月8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發佈了“國際成人能力評估”第一輪評估結果《成人能力的首次調查》(First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該調查涵蓋24個國家和地區的16—65歲人羣,主要涉及成年人的數學、識字、科技運用等方面。結果顯示,向來以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水平示人的美國,其各個指標均低於平均值,幾乎處於被調查發達國家排名的末尾。
經合組織秘書長安吉爾·葛利亞(Angel Gurría)在介紹該報告時稱,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政府不僅要對不斷變幻的勞動市場和經濟形勢做到心中有數,還需要了解本國人民如何用知識和技能武裝自己。因此,經合組織會每年提供此類報告,總結成員國教育、就業、稅收和其他社會政策,並探討這些政策是否行之有效。
報告顯示,在對“識字”情況進行調查時,只有78.3%的美國成年人能夠達到級別2分(總分爲5分),遠低於經合組織的其他成員國。在對“數學”水平的評估中,美國成年人則表現得更加糟糕,幾乎位於所有被調查國(包括髮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墊底的位置,只有不到34%的美國成年人能夠達到技能3分,而完成這一級別的人羣在日本、芬蘭、瑞士和荷蘭等國所佔比例均超過50%;同時,1分以下的美國成年人佔9.1%,這也是被調查國中最高的比例。在“科技運用”方面,美國出人意料地也落後很多,特別是最應該熟悉新科技的年輕人(16—24歲),他們的水平幾乎是被調查國中最差的。
對此,美國教育部部長阿恩·鄧肯(Arne Duncan)稱,報告應當引起有關方面的足夠重視,在越來越要求高技能的時代中,美國的教育系統未能幫助美國人獲得足夠競爭力。
美國杜克大學公共政策和經濟教授雅克布·維格多(Jacob Vigdor)長期追蹤美國的數學教育,他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美國成年人數學技能嚴重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社會和教育體系對“造星”的熱情,即在教育過程中總是想選出很小一部分精英,進入名牌大學,成爲光鮮的頂尖人才,從而大大忽略了廣大求學者的平均水平。他提出,學校在設置學習模式和課程時,對學生應因材施教,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精英培養。在近50年中,每當勞動市場需要技術人才的時候,美國就直接從海外引入。如果這樣的惡性循環繼續的話,美國人會在就業市場上喪失競爭力。
早在幾年前,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威廉·西蒙斯(William Symonds)就曾談到美國高等教育模式的失敗。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註冊學生總數是全美大學生的4%。但正是由於這50所大學的知名度,不只是美國,乃至其他各國談起高等教育時,也總以這50所大學來代表美國整體水平。所以,我們應反思,在確保一流大學代表國家頂尖教育水平的同時,國民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是否也應當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