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人就1人有!這小動作背後藏大警訊

醫師表示,拔毛症是以拔除身體毛髮爲主的行爲疾患,好發於12~14歲以後,女性居多,主要症狀爲拔頭髮眉毛。(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又到了升學求職旺季新鮮心情難免緊張、焦慮,進而無法控制地拔除頭髮、眉毛等部位毛髮,造成頭部不規則禿髮,影響社交與日常生活。醫師提醒,拔毛症好發率約爲1%,對人生正要起步的年輕人而言,拔毛症並非罕見的行爲問題,及早尋求專業協助,透過行爲治療儘早找回身體主控權。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主治醫師蔡尚穎表示,拔毛症是以拔除身體毛髮爲主的行爲疾患,好發於12~14歲以後,女性居多,主要症狀爲拔頭髮、眉毛;按照美國精神醫學會推估,每一年在每100位青少年成人中約有1~2位患者

蔡尚穎解釋,拔毛症的成因多是源自於外在的情緒困擾,例如升學、求職或與家庭成員相處緊張所產生壓力等,有些情緒困擾的患者會藉由咬指甲、摳皮膚緩解壓力,拔毛症患者則透過拔毛舒緩情緒,逐漸演變爲無法控制地拔毛,多爲隨手可及的區域例如眉毛、前額及兩側頭髮。

若拔毛行爲已到自我無法控制、影響外觀且出現社會畏縮、煩躁而影響成就表現表現時,就需要專業治療介入。蔡尚穎指出,拔毛症是透過學習機轉而來的行爲,因此治療上以「行爲治療」爲主而非仰賴藥物,由醫師仔細評估拔毛的情境過程,再逐一修飾行爲。

此外,生理原因禿髮患部落發較平均、光滑,拔毛症患者每次拔除毛髮的位置與數量不同,所以較容易出現頭髮長短不一、落髮區域不規則等現象。若有疑似拔毛症症狀且有動機接受治療者建議尋求有從事行爲治療的專業機構,或醫院精神科拔毛症特約門診等專業資源協助,先透過醫師評估確認是否符合拔毛症,再及早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