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一元紅茶比辦報紙合理

老婆的公司昨(5)日因美國獨立紀念日放假一天,跟她到竹南亂晃,看到一間飲料店爲了開幕宣傳,賣起一人限量一杯的一元紅茶烏龍茶綠茶青茶

我跟老婆驚訝極了,真的假的?現場只有五組人馬。 在臺北大概已經排成一條龍了,半信半疑地去排隊,沒有花掉太多時間成本,就喝到一杯便宜的飲料,至於裡面有沒有塑化劑,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低頭沉思ing)

or今天的【總編抱抱】又讓我嚇了另一跳。 有人要辦報紙,真的假的? 開幕前兩天用一元賣紅茶,只是部份成本去交換來有實際接觸的顧客,如果產品吸引人,這筆釋出的費用或許還比一般廣告更值得。 如果老闆願意加上一項條件:幫忙打卡,多送一杯,或許我就會排得比較辛苦一點。

臺灣媒體,不脫三個因素:錢權想。 黎智英辦壹傳媒,在《蘋果日報》與《壹週刊》都有不錯收益。媒體可以賺錢,但是要找到一個自己拿手的模式。 有的媒體辦起來,只是爲了拿到發言權,發揮政治影響力,背後的利益也一言難盡。 當然,也有媒體自稱是爲了理想,例如強調「深度報導 極簡樂讀」的《臺灣醒報》。 我最喜歡看他們的編輯會議紀錄(好啦,我承認只會看這個。)

地下社會‧四省平臺校園自由及其他

節錄一段

恩慈:大考期間電視突然開,因爲學校與大考中心疏忽,學生利益受損。本來12點05分電視會自動開,讓學生看時事,但有些老師沒有臨機應變,考試時還讓電視開着,延誤考試三分多鐘。

社長:這是個案,影響有限,我們不必追蹤。

琇真:平溪線出軌,我想查出軌原因,因爲臺鐵還未說明。另外,區間車延遲快一個小時,卻無法賠償,想問臺鐵爲何無法賠償?目前只有對號列車可以賠償,爲何區間車延遲卻無法獲得賠償?

社長:出軌是比較小的題目,只有少數人受影響的話我們還是不要做。環保或弱勢團體是例外。區間車出軌機率其實不高,我們基本上還是以處理通案,或結構性的問題爲主。醒報每天只要發出二十五則必讀新聞,不必跟一般大衆媒體去追個案、問小節

這段對話真有趣,網路媒體雖無版面限制,卻面臨人力加時間與腦袋的限制。嚴格來說,綜合性的網路媒體在「某種狀況」下,是有可能找出「二十五則必讀新聞」。

某種狀況=沒有社羣

只要拋棄社羣,選擇好可以生存下的模式,就可以找出想像中的「二十五則必讀新聞」。

別以爲臺灣媒體都很重視社羣,《自由時報》幾乎是去社羣化的,而不少媒體的社羣也是名存實亡,或是被視爲一塊有未來性的雞肋

我們來看看or的計算,「一個記者一天可以發3-5則稿子,寫”一張”報紙需要20-30則稿子,需要一個編輯來編版,印一張報紙要1塊錢,賣一份報紙10塊錢要給超商或送報紙的3塊錢……計算下來,辦一份最精簡六大張的報紙,一個月大概要300萬元……而現在一個月要做300萬的廣告業務,呃……」

就連最傳統的《自由時報》都知道要搞一個很陽春網站,所以這份報紙也要搞一個網站。

搞六大張一定輸,因爲蘋果這麼厚耶!怎麼想都怪怪的,還是賣一元紅茶比較合理。(GO)

●這篇不是新聞,是作者姚南宏寫的文章,曾以筆名gohole發表文章,ETtoday新聞雲社羣編輯,花名GO,歡迎到部落格《寫》找我。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