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推生豬期貨 做強兆元產業
生豬期貨上市可減低「豬週期」波幅。圖爲河北魏縣一家農企的智慧豬舍。(新華社)
千呼萬喚,大陸第一個活體期貨品種──「生豬期貨」終於在2021年1月8日正式上市,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生豬期貨上市將進一步填補大陸畜牧期貨品種空白,與玉米、豆粕等期貨期權一起,形成從種植、加工到養殖的完整產業鏈條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體系,可以服務的產業規模達數兆元(人民幣,下同),有利於促進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
大陸是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及豬肉消費國,生豬出欄量及豬肉消費量佔全球的比重均在50%以上。2019年,大陸生豬出欄超過5.4億頭,豬肉產量超4200萬噸。
幫助養殖業管理風險
儘管是豬肉產銷大國,但是長期以來,大陸生豬產業深受「豬週期」困擾。特別是2018年8月以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大陸生豬現貨市場情況發生明顯變化,生豬價格由每公斤15元跌至2019年3月的10元,隨後大幅反彈,到2019年第3度達到近40元的歷史高位。生豬現貨價格的劇烈波動給產業企業和居民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而生豬期貨的上市,將有效幫助生豬養殖產業管理風險。
早在2001年,大連商品交易所(大商所)就啓動生豬期貨研發工作。近年來,大陸生豬養殖產業規模化、規範化及標準化水準不斷提升,同時,生豬貿易模式成熟,流通方式以活體爲主,現貨市場貿易順暢,市場化程度較高,供求雙方不存在壟斷,生豬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上述特點均爲上市生豬期貨奠定基礎。
「豬週期」是如何形成的?大有期貨投研中心飼料養殖研究員歐航棋表示,「豬週期」其實就是供應和需求在價格的影響下不斷平衡的一個過程:隨着生豬養殖規模的增長,供應量超過消費量,豬價下跌,導致養豬出現虧損,養豬場開始去產能;當過度去產能後,又導致供應緊缺,豬價上漲,進入新一輪的產能擴張期,如此周而復始。
深化服務三農的決心
方星海指出,隨着生豬期貨價格發現和套期(避險)保值功能的逐步發揮,養殖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價格安排生產計劃,並利用期貨市場對衝現貨風險,進而推動生豬產業實現「穩價」、「保供」,壓減「豬週期」波幅,促進產業平穩有序發展。
觀察生豬期貨上市首日三個合約跌幅均超過12%來看,市場投資者對於今年下半年生豬行業利潤大幅下滑的預期強烈,產業週期性調整苗頭已經顯現。《證券時報》分析,此時上市生豬期貨,正是資本市場爲生豬穩產保供大顯身手的良機,充分彰顯了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強化預期管理,深化服務「三農」的決心。因爲生豬期貨上市可以幫助廣大養殖企業及時瞭解未來生豬市場價格走勢,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週期,減少因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失,降低養殖風險。目前,涉及生豬養殖的上市公司,已經紛紛公告將參與生豬期貨市場套期保值。
豬週期波幅將壓減
此外,包括平安產險、人保財險等在內的一大批保險公司也攜手期貨公司,探索生豬「保險+期貨」模式,透過這一方式,參保方僅需付出一定的保險費,便可在當前生豬價格運行的高位,鎖定未來的銷售價格或養殖利潤,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生豬期貨作爲大陸第一個畜牧期貨品種,上市初期仍應「穩」字當頭,包括採用限倉500手等一系列維穩措施,嚴格規範市場交易秩序。業界認爲,有理由相信,經過資本市場的深耕細作和精心培育,「豬週期」波幅將得到壓減,大陸生豬產業將進一步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