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權調研:新疆棉花生產環節沒有強迫勞動

大陸央視新聞17日報導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學傳統安全研究所課題組今年3月前往新疆阿克蘇喀什等地,調研新疆棉花生產情況,採用實地走訪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調研方式,深入瞭解南疆地區棉花生產機械化人工採棉情況。(圖/中新社資料照)

大陸央視新聞17日報導,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學非傳統安全研究所課題組今年3月前往新疆阿克蘇、喀什等地,調研新疆棉花生產情況,採用實地走訪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調研方式,深入瞭解南疆地區棉花生產機械化與人工採棉情況,最近做成調研報告指出,新疆棉花生產過程每一個環節,不存在「強迫勞動」。

調研組發現:第一,南疆地區棉花生產機械化水準近年來大幅提升,棉花生產逐漸實現了犁地、播種、管理、採收、整理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並向高效化、自動化、智慧化邁進。

第二,南疆地區棉花生產機械化水準的提升受多種因素影響。棉花合作社與棉花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出現提升了機械設備的使用水準,政府提供的農機具購買補貼大幅降低了農機具購買成本。更爲重要的,棉花生產大戶試圖通過機械化生產降低棉花生產的人工成本。

第三,伴隨着棉花生產機械化的提升,傳統的用工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高度季節性的採棉工作需求逐步減少,棉花采摘工作變得越來越稀缺搶手,採棉工人需要積極主動對接棉花種植大戶以謀取工作機會

第四,棉花采摘的高收入是民衆自發參與棉花采摘的最大動因。多數採棉工在一個採棉季的收入就可達到或超過當地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五,新疆各族採棉工人均享有廣泛充分的勞動權,是否參與棉花采摘、何時何地何種方式參與棉花采摘,均由採棉工自主決定。

綜合調研結果認爲:西方關於新疆棉花采摘的指責,嚴重缺乏事實依據,新疆棉花生產過程每一個環節都不存在「強迫勞動」跡象。相比其他職業,棉花采摘的高收入對南疆民衆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工作。尤其是在大量增加機械化之下,棉花采摘工作變得越來越稀缺搶手。西方國家惡意解讀新疆採棉工作,不符合邏輯,是缺乏真實瞭解新疆的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