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魔改俄製R-27導彈 脫胎換骨後跟上殲-11B繞臺
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12日稱,中國殲-11B護航轟-6K等戰機在11日進行「繞島巡航」,陸媒從公開的照片推斷,所謂的「繞島」指的就是臺灣。實際上共軍該次的飛行陣容除了轟-6K疑似掛載威力十足的長劍-20巡航導彈外,殲-11B也帶上俄製的R-27空空導彈。該型導彈在經過中國改進後,除擺脫「燒火棍」惡名外,射程也增進至100公里,已有足夠能力對付我國現役的空軍戰機。
▲殲-11B於2017年12月11日執行「繞島巡航」,大陸媒體除標出臺灣山脈外,值得注意是機翼下的兩款俄製R-27空空導彈及R-73超機動近程空空導彈。(圖/翻攝自新浪軍事)
《鳳凰軍事》評論指出,R-27導彈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舵面大而多,這種設計在早期空空彈上並不少見,主要因爲導彈在動力有限的情況下,需要以儘量小的力操縱導彈。不僅如此,該型導彈的半主動雷達、紅外製導引頭的實戰精度也很差。從過去R-27的實戰經驗來看,在埃厄空戰中,雙方俄製戰機發射的幾十枚該型導彈竟無一命中,厄立垂亞空軍甚至出現R-27導彈發射後「賴在」戰機上不走的情況,使其無法作戰而被擊落。
中國方面爲配套原裝的蘇-27戰機與早期殲-11戰機,過去同樣也引進不少的R-27導彈。但有鑑於該型導彈擁有「燒火棍」的可怕稱號,中方早在2010年便從烏克蘭引進AZ-10紅外製導引頭配備R-27導彈,同時也改進了導彈的動力系統,不僅讓導彈的打擊精度大爲增加,射程也由原型(R27ET)的70公里增加至100公里。
▼R-27導彈舵面大而多,但裝備全新AZ-10紅外引頭卻能使大陸在對臺空戰中獲得明顯優勢。(圖/翻攝自鳳凰軍事)
該評論指出,此次殲-11B的繞島行帶上R-27導彈其實釋放的訊息已相當明顯,「那個曾令大陸羨慕不已的臺灣『空軍』戰機早已不是主要對手,對付臺軍現役的空軍戰機,R-27改進型這類二流導彈就已經足夠了。」
文章進一步分析,臺灣現役近150架F-16戰機已有近1/3停飛,儘管早在2009年就從美國獲得的AIM-120-C7中距空空導彈,但目前島內並沒有任何一款戰機具備掛載這款導彈進行作戰的能力。至於幻象-2000雖具備發射「雲母」(又稱米卡)中距彈能力,但這款導彈受制於兼顧中、近程空戰的較小彈體設計,不僅最大射程僅有50公里,主動雷達制導引頭的制導距離與精度,也僅達到超視距空戰的入門級別。此外,臺灣自主研製的「天劍二型」導彈也尚未達到成熟階段。
該評論表示,綜合以上,中國在面對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臺軍戰機,只需以改進型R-27導彈在射程上進行壓制,而進入近距格鬥後,再採用同樣出現在這次繞臺飛行殲-11B機翼下,全球首款與頭盔瞄準具搭配使用的超機動近程空空導彈R-73導彈,便足以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