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關學者:歐美共同對華三心二意 這條路註定走得艱難

陸國學者歐美共同對華三心二意,這條路註定艱難。圖爲今年6月23日美國國務卿林肯(右)在柏林德國總理梅克爾(左)會晤。(美國國務院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長崔洪建29日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陪同拜登總統參加完G7、北約、歐美和美俄峰會後馬不停蹄,再度出訪德國、法國義大利。布林肯訪歐議程重點之一是落實美歐對華「共識」、打消歐洲的「三心二意」,但在「共同對華」的這條路上,美歐註定走得艱難。

崔洪建在《環球時報撰文表示,布林肯的回馬槍既是想趁熱打鐵、延續拜登對歐洲的「魅力攻勢」,用「去蓬佩奧化」來跟進「去川普化」,也想要通過在「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歐洲周邊安全等雙多邊議題上的姿態,來釋放美國國內對拜登政策調整的壓力。

崔洪建稱,首先,「去蓬佩奧化」是布林肯首要任務。以便更好地服務於「美國歸來」+「川普例外」的敘事。布林肯想要顯示的是美國正「迴歸多邊主義」的姿態,的確非常符合歐洲對於西方主導的「多邊主義」的想像。

崔洪建稱,其次,美歐之間還有難啃的「硬骨頭」。首站德國碰到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專案問題,涉及德美地緣政治和能源產業分歧;接着和歐洲談抗合作、經濟復甦及被稱爲B3W的「高標基建」等議題;與達成對俄對華「歐美共識」、雙方立場一致、做法不同」,都是讓拜登和布林肯腦筋的「硬骨頭」。

崔洪建認爲,再者,美歐對華「合而不同」。就在拜登前腳走布林肯後腳來之間,一些歐洲國家政要顯然不願讓「修復歐美關係」被直接解讀爲「爲對抗中國結盟」,法國總統馬克洪、德國基民盟主席拉謝特都出來找平衡、打圓場。這對美國着實有些丟臉且光火。因此儘管中國不是布林肯訪歐的公開話題,但顯然無法迴避。

也許是爲了對衝馬克洪和拉謝特等人的聲音,28日有報導稱,英國鷹派政客和美國一科技政策智庫,鼓動西方盟友組成所謂「貿易北約」,以對抗中國。該提議是讓西方國家按照北約的路線建立一個以貿易爲基礎的聯盟。根據北約的規則成員統一保護任何受到攻擊的其他成員。不過該提議並未得到官方支持,一些分析人士也對這一概念能否實現持懷疑態度。因爲這樣一來,美歐不僅在安全防務上捆綁,在經貿上也會形成深度捆綁,這與歐盟日益強調戰略自主似乎背道而馳。

崔洪建強調,從布林肯的有關表態來看,美歐除了在對華「合作、競爭、對抗」的三重定位上似乎一致外,在與中國對抗的目的、手段以及領域上都有不小分歧,否則布林肯就沒有必要用「美國不是針對中國而是爲維護規則,而中國(恰巧)正在挑戰規則」這樣繞口又蹩腳的說辭來再次尋找共識了。

就在布林肯到訪前,義大利外長迪馬約在和中國外長王毅通話中,再次強調雙方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和要通過B3W與「一帶一路」倡議形成對衝的G7共識似乎也很難相容。如果布林肯真的有心,他就不得不奔波於美歐之間,不斷地和在質疑、猶豫和反覆之間切換的歐洲做「統一思想和行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