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貿易戰炮火轟隆 中國續推穩增長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十一」長假期間中國維安備戰,黃金假期的消費也進入大備戰,中國長假的消費實力市場屏息期待。

美國對中國和全球的貿易宣戰已逾一年,戰爭時而炮火轟隆,時而偃旗息鼓,時而握手言歡,貿易戰持續延燒,打打停停、看不到落幕的盡頭,爲市場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企業擔心全球經濟邁入衰退階段,各種工業數據來看,陸續出現下行風險,例如中國工業生產數值最新一期數據是5.7%,較上期微減0.1個百分點,是否持續下行,還待觀察。

反觀消費方面,美國消費數據還是「穩中透強」。中國近期零售銷售比上一個月減少,其中受到汽車稅收調整的影響,汽車銷售買氣轉弱,拖累整體消費。

因應貿易戰,中國再度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這次降準幅度高達半個百分點,地區性銀行還可高達1個百分點,將有人民幣9,000億元資金挹注金融體系,加上中國國務院早先放寬銀行貸存比指標,企業融資利率從4.25%降爲4.2%,逐步降低中小型企業資金借貸的成本。

10月是觀察中國市場相當關鍵的一個月份,除了中國向來的「十一」黃金週長假,中國零售消費可望全力衝刺。另外,中美雙方也在9月5日宣佈將重返談判桌,10月初於美國華盛頓舉行第13輪中美經貿高階磋商,這些都是好的發展。近來,中國爲解決非洲豬瘟造成豬價飛漲,擴大對美採購農產品和開放美國豬肉商品進口,一來平抑物價,二來也是對美國示好。

中美貿易談判從過去12輪的經驗,很難對談判有過度期待,惟新一輪談判雙方若是能夠各退一步,異中求同,在一定範疇達成協議,就能穩定市場信心,扭轉當前市場極度悲觀的氛圍

中美雙方對外壁壘分明對內也是做好預防措施,例如美國9月已再降息1碼,中國除降準之外,持續推動降低金融市場管制措施,例如最近就是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簡稱QFII),加上中國A股入摩的進度,債券也逐步納入全球指數,再來也會導入國家退休金制度、長期資金投入股市外國和本國法人資金將對中國股市注入活水

美中雙方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外,各國央行紛紛採取降息政策,透過預防措施,避免全球經濟情勢受制於政治矛盾升溫,影響工業生產等實際層面、不利市場氛圍,拖累全球貿易總額和商業投資,讓全球企業能夠在寬鬆貨幣政策下,維繫盈利增長,延長全球經濟週期

這一波全球貨幣寬鬆與2009年和2011年是很不一樣的,中國經濟相較十年前規模更大,積極轉型過程裡,儘管面臨美國貿易戰嚴峻挑戰,惟中國人口和中產階級崛起,消費規模不可小覷,這也是我們看好中國經濟的關鍵,尤其消費相關的科技飲料旅遊醫療金融保險等產業龍頭都可望受惠中國消費實力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