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政策優化預期升溫,地產股集體大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敏 實習生劉玉婷 北京報道

雖然樓市利好已在持續推出,但市場對政策繼續優化的渴求仍然強烈。

4月29日,地產股迎來大漲。當日,A股與港股的房地產開發板塊股價衝高。A股的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服務板塊,共有十多隻股票漲停;港股因不設漲停板,變動更爲劇烈,其中世茂集團股價漲幅達到60%。

此次大漲或與市場預期樓市政策將重大調整有關。

此前一天,成都發文,全面取消樓市限購政策。至此,“限購令”僅在一線城市及少數二線城市實施。

股價是市場情緒的反應。分析人士認爲,雖然樓市有所升溫,但整體復甦進度似乎不及預期。經歷了長時間的深度調整後,市場對“重磅政策”的期待空前強烈。

樓市政策持續調整

今年以來,穩樓市政策保持着“小步快跑”的推出節奏。雖然重磅措施不多,但能夠持續給市場釋放利好。

與去年相比,一線城市的動作明顯加快,是本輪政策優化的主要特點。

以北京爲例,今年2月,通州區解除“雙限”;4月,北京調整綠色建築的公積金貸款上限,並延長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期限;3月和4月,北京兩次優化離婚限購措施。

其他一線城市中,今年上海、深圳先後廢止了“70/90”政策;廣州對近郊市場的限購政策進行了優化;上海針對特定區域、人羣,對限購政策進行了優化;深圳下調了戶籍和非戶籍人口的購房門檻。

一線城市的動作有着風向標意義。受此影響,二三線城市也在進一步優化調控。

最近的動作來自成都。4月28日,成都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全面取消限購令,且對新房項目不再實施公證搖號。

近年來,隨着供需關係發生變化,以及“房住不炒”深入人心,樓市的各項限制性政策正在陸續解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限購令”,目前只在少數城市實施。

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隨着成都全面取消限購,全國29個特大城市中,僅有7城未取消限購,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西安。但上述7城的限購門檻已有所降低。

樓市政策持續調整下,市場期待一線城市能夠繼續優化政策。近日便有傳言稱,深圳或在適當時機對限購政策做出優化調整。

對此,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向媒體迴應稱,深圳將結合房地產市場實際情況,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相關政策信息以市住房和建設局官方公佈爲準。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爲,從兩會期間的表態到“白名單”,一系列的政策信號顯示,對於地方穩定房地產的主體責任強化了,即調控的權力給到地方,責任也給到地方,明確了對地方能否穩定市場和行業的考評和問責。

他表示,地方能做的,也就是在行政端(比如限購)政策上發力。對於深圳來說,外圍區域退出限購,增值稅免徵期5年改爲2年等,是有可能推出的措施。

政策仍存優化空間

市場對政策繼續優化的需求強烈,還源於政策效果體現得不太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9.4%,新建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7.6%。與往年同期對比,一季度的市場顯得不夠活躍。

但從短期趨勢看,市場是升溫的。3月單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爲1.13億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08萬億元,達到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月度高點。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支持房地產穩定發展政策措施效果還在持續顯現,並在三個方面帶動了相關數據的改善:“三大工程”拉動房地產投資0.6個百分點;“白名單”政策使企業國內貸款降幅收窄了1.2個百分點;一系列促進樓市消費的政策,使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降幅比1-2月分別收窄了1.1和1.7個百分點。

北京某大型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樓市政策多以“組合拳”的形式釋放,其效果通常也是全方位的。相比之下,大衆更習慣根據交易端的表現來評判。

在交易端,雖然近期樓市成交量有所回升,但主要是在降價的基礎上實現的,且可持續性存在疑問,並未達到人們對“量價齊升”、“供需兩旺”的慣有期待。

這也是穩樓市政策雖不斷推出,但人們仍然希望“更進一步”,甚至期待重磅措施的原因。

好消息在於,政策優化的空間仍然存在,寬鬆化的趨勢也不會改變。受訪者普遍認爲,除少數熱點城市進一步優化限購政策外,稅收優惠、以舊換新、放開落戶、優化公積金貸款等,都是可能的方向。

從運行機制上,在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強化的情況下,仍以因城施策、因區施策爲主要形式。

至於樓市政策是否會出現“重大方向性變化”,受訪者普遍認爲“概率不大”。

對於市場走勢,多數研究機構持謹慎態度,認爲當前市場仍處於調整期,其復甦態勢,取決於政策力度和落地情況。

但近期,看多樓市的聲音開始出現。瑞銀髮布202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展望報告指出,“在經歷了三年的看跌之後,我們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看法變得更加積極。”該機構預計,今年房地產銷量和價格降幅會收窄,2025年會逐步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