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鑾潭鳳頭潛鴨 數量創9年來新高

恆春龍鑾潭候鳥度冬勝地,目前已有20多種雁鴨陸續報到,潭面可見羣鴨悠遊或飛翔美景。圖爲尖尾鴨羣。(劉川提供/潘建志屏東傳真)

屏東恆春龍鑾潭是候鳥度冬勝地,這季雁鴨水鳥已陸續報到,潭面可見羣鴨悠遊美景。不過近年來度冬候鳥數量減少,尤其以常見鳥種最明顯,其中數量最多的鳳頭潛鴨(澤鳧)在歷經數量銳減後,這幾年總算緩步回升,今年已記錄857只,創2013年以來新高。

龍鑾潭是國家重要溼地之一,也是南臺灣重要的雁鴨水鳥棲地,每年12月至隔年3月是遊客觀賞鳥類生態的最佳時機,今年記錄到的鳥種已有20多種,其中龍鑾潭的代表爲鳳頭潛鴨,是數量最多、最常見的鳥種。

根據新年鳥調資料顯示,從1986年至2012年,龍鑾潭鳳頭潛鴨的冬紀錄幾乎在千隻以上,其中僅4年少於千隻。不過2013年開始遽減,至2016年都少於500只,之後總算緩步回升,今年857只,超過去年的743只。

屏東縣野鳥學會理事劉川說,龍鑾潭的各類候鳥雖然不一定每年都可見到,但近幾年的鳥種數一直維持穩定,每年也都會有稀有鳥種帶來驚喜,像黑面琵鷺、冠鷿鷈、巴鴨白眼潛鴨等,讓鳥友非常興奮。

相較之下,龍鑾潭鳥類的總數量就減少很多,尤其是像鳳頭潛鴨等常見的鳥種,幾乎都有數量的減少的情形。他認爲,這是龍鑾潭溼地環境不穩定,除了自然的「陸化現象外,潭周邊各種填土、開發等行爲,都造成環境變化。若要維持龍鑾潭爲「水鳥天堂」,要有更好的環保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