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毛昭川老屋整修 發現拉門和紙下藏日據時期文件

臺南六甲毛昭川醫師百年故居,整修時在日式拉門和紙下層發現明治年間的地契買賣文件。(劉秀芬攝)

建造於1924年的臺南六甲毛昭川醫生故居,去年轉售給當地吳姓居民屋主有意保留珍貴老屋公益使用,申請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劃獲通過,在整修過程中,工作團隊發現日式拉門和紙下層,黏貼多層明治時期土地買賣契約書,經過修復,將來擬在修復後故居展示,讓民衆更認識六甲區的發展史。

臺南市文化局文資建材銀行駐廠專任人員侯成育指出,早期日式建築拉門糊上和紙前,會先糊上報紙或不要的紙張增加厚度。毛昭川醫生的父親毛維麟是日據時期六甲莊長,因此推測家中當時保存許多的土地買賣契約文件,時間過後沒用了,就拿來糊紙門。

臺南市六甲區毛昭川醫師百年故居正進行整修。(劉秀芬攝)

毛昭川老屋的走廊地板採用日本「鶯張走廊」防盜設計,一踩上即會發出類似鳥叫的唧唧聲,其他建材,從上頭的進口商號標誌,可推判出是從大阪鹿兒島進口,是城堡級建材。

因爲有跡可循,修復團隊在尋找替代木材時,也從建材銀行中找到臺南大學宿舍拆回來的木頭,年代與毛昭川老屋相仿,正好可以使用。

臺南市六甲區毛昭川醫師百年故居正進行整修,發現許多建材都是從日本進口。(劉秀芬攝)

臺南市六甲區毛昭川醫師百年故居,整修時在日式拉門和紙下層發現明治年間的地契買賣文件。(文資建材銀行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爲了讓民衆更瞭解老屋歷史與老屋再造計劃的意義,六甲社區發展發展協會與在地的呈搏共創設計工作室合作,邀請侯成育開課,導覽老屋建築之美,教民衆如何從老建材歷史痕跡發現時代意義,並將現場展示如何將和紙下古文件揭裱,認識老文物分類與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