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經典/方寸即是大江大海 日本枯山水代表龍安寺方丈庭園

京都安寺方丈庭園,是目前被譽爲山水最高讚譽的庭園之一。(圖/翻攝維基百科/Stephane D'Alu)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臺灣人最愛去的旅遊地點日本早是維持數年的口袋名單,除了逛街購物、接受新奇的資訊之外,也另有一派旅客喜好了解日本文化風俗,以砂石爲組成元素的枯山水庭園,正是該地的代表性文化之一,而受到中外遊客極高評價的,便是龍安寺的石庭(方丈庭園),一株植物都沒有的庭園,你是否看得懂它美在何處?

方寸之間即是大江大海。(圖/網友授權提供)

龍安寺爲日本古都京都市內,許多國外旅人飛上千裡就是爲了看它一眼,枯山水的庭園並沒有水,而是以細沙碎石代替,石塊則是代表大山,一幅大江大海就在方寸中顯現,枯山水庭是需要旅人留駐,以靜默相對,才能見着真正風景

石庭中沒有一株樹或植物,以防產生比例破壞美感,坐在庭邊,彷彿望向滄茫大海,孤寂寧靜禪心,成了枯山水最好的形容詞,當然京都枯山水庭園不下千百處,龍安寺石庭之所以能獲得極高評價,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1975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日本,參觀龍安寺內的庭園後讚不絕口,也讓龍安寺庭園在世界上名聲大噪,而本身庭園也有4個重點包括遠近、作庭、土塀、刻印,讓全球觀光客前來一探究竟。

▲雖然左高右低,利用視覺遠近角度達到庭園的方正感。(圖/網友授權提供)

看似方正的庭園,其實設計的一高一低,以利於排水,但透過遠近的視覺技巧,能讓整體看起來水平方正,土塀則指的是庭園周圍的白色土牆,以不等高的設計結合庭園襯托出「方正」,混有菜籽油土壤,也會隨着時間越長產生變化,雖看來庭中山石永不改變,卻透過背後土牆隨着時間慢慢滲出的油脂,改變外牆面貌,呈現出緩慢的時光歲月。

而作庭則來自庭園中的15塊石頭排列方式,呈現出不同的解釋,從沿廊上或任何角度觀看,都無法完整看見15顆石頭,唯一能看見15顆石頭全景之地,需坐在方丈房內的最中心,彷彿告訴遊客,一件東西無論如何觀看,都無法看盡全貌,僅有進入禪的中心,放下一切才能真正領略

▲在任何角度觀察,都無法看盡15顆石頭。(圖/網友授權提供)

最後的刻印之謎,則尚未開解,也就是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吧。藝術沒有正確答案,隨着觀者心思而有不同見解與全貌,枯山水也亦然,靜下心來觀察參透,是最初也最重要的功課

★圖片爲網友提供,授權給本文章刊載使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看更多時尚資訊分享,快來下載星光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