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時代/將心比心翻轉格局 績優調解委員的雙贏策略

臺灣高等法院石木欽(左二)院長與三位績優調解委員合影留念,右二爲林天律師

圖、文/良心時代

民國104年10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於司法大廈三樓大禮堂,舉行103年度績優調解委員頒獎典禮,由臺灣高等法院院長石木欽親自頒發,103年4月至105年3月獲聘擔任臺灣高等法院調解委員,辦理民事調解業務績效優良人員,以表彰其造福社會貢獻

四度蟬聯臺灣高等法院績優調解委員,擔任法律扶助基金會臺北金門馬祖分會會長,同時也是中華人權協會賦稅人權委員會主委的林天財律師,談到調解的心法,主張調解要能夠讓當事人表面的、內心的所有想法一併解決,爲雙方創造雙贏,讓民衆國家司法制度更有信心,建立對國家司法人員信任,這纔是國家無形的資產。

林天財翻轉了一般人對調解的認知與格局,協助民衆解決司法問題,也讓民衆對國家司法更有信心,認爲司法能夠真正幫人民解決問題,這是2012年曾獲得馬總統頒發「人權服務獎」的他,從事調解工作多年以來,一直給自己的勉勵。「可以勇敢,也可以慈悲」,前法務部王清峰曾經如此形容林天財,他覺得心中懷抱着「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心中有愛,能夠把很多事情「將心比心」,無論整個司法環境、司法資源都會有新的格局。訴訟常常只能解決表面問題,從愛去了解社會的所有事情,讓民衆感受到關懷,就會產生正向能量,事情也會往好的地方發展。司法人員每天處理很多社會上的糾紛,難免會有情緒,如果能夠自我調整,讓愛充滿心中,就能夠化解不滿的情緒,事情也看得更清楚,當事人的問題也能夠得到真正解決。

林天財以往認爲國家挹注在調解資源並不足夠,他一再呼籲要多培養優秀的調解委員,讓訴訟糾紛的當事人,能夠因爲有好的調解委員協助他們解決問題而更信任司法,這幾年也看見司法當局有逐漸在重視。另外他還有一個期待,由於目前調解還停留在民間向來的習慣,調解委員沒有經過良好培訓,有些調解委員不是很專業,依然用土法煉鋼的方法在調解。他有個構想,希望結合大學開設調解課程,並結合司法實務上的資源,如:律師公會、法院等,以調解委員具體的案例,編寫成調解委員訓練的教材,期盼有朝一日能完成這個期待,讓臺灣的調解環境得到更大的幫助。第二步他希望推動在臺灣成立獨立的調解中心,有別於一般人所見不具專業的調解機構,這對臺灣的貢獻將會更大。第三步更期待這樣的調解中心不只在國內推動,還可以到國外推動,讓全世界各地的人都願意到臺灣來調解,讓全世界都看到臺灣,看到臺灣的價值,這是林天財在從事調解工作上長久以來的期待。

林天財呼籲司法人員更重要的是必須建立「天賦人權」的觀念,司法人員不是官僚,是服務人民的對象,能夠落實服務的精神,這個社會才更安祥、平和,因此,司法人員不可以把自己認爲在當官,要有「司法是爲人民存在」的觀念,纔是司法的精神。

長期關心賦稅人權的林天財也觀察到,臺灣有很多稅災戶,遭遇國稅局濫權開單課稅,他說:人民的力量是無限的,當人民的力量覺醒,政府面對龐大力量的時候,一定要深刻反省。建立「賦稅人權」的觀念,是希望百姓該繳的稅還是要繳,但是政府也要把我們繳的每一分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而且所收的每一分錢都要是合理的,纔是賦稅人權的本質。甚至臺灣賦稅人權的環境,無論行政、立法、司法都有要改革的地方,例如,立法的工作需要讓所立的法更貼近人民,因爲現在很多稅,其實都不是人民所願意看到的,以家家戶戶都需要的冰箱電視機民生必需品而言,爲何政府還要課重稅,讓人民增加10~20%的稅賦呢?世界各國民生必需品都是走向免稅或是低賦稅的時代,這是政府應該要改革的。

林天財進一步指出,過去當民衆有司法稅務糾紛案子的時候,常感受不到司法對人民的關愛,從102年度高雄行政法院統計資料來看,高雄營業稅的案子一年有127件左右,人民透過行政訴訟勝訴的只有一件,人民勝訴率不到1%,整個司法稅務案件,讓百姓感受到的是「官官相護」,這是一般民衆很難忍受的,所以要打破如此低的司法比例,老百姓才能真正一步一步走出來。像烏龍稅單滿天飛,行政機關需要去改革的更多,以常看到的烏龍稅單來說,稅務人員只管開單課稅,不去考慮背後是否收不收得到稅,有時爲了幾百元的稅,卻要花更多的成本去徵收,這些都是擾民的動作,所以覺得整個行政、立法和司法都應該要加以改變。

「良心時代」專屬網站: www.aneo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