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建章:我爲何主張必須合併初高中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可能會適得其反,荒廢一生。
攜程總裁樑建章就曾提議將初中3年和高中3年合併,縮短爲中學4年,並將大學教育分成基礎的本科3年和研究生3年,也就是說,22歲就可以碩士畢業了。
樑建章的主張是基於現存的社會問題提出的,他既期望教育可以高效地實現人類的最高價值,又希望教育能夠擺脫應試教育的古板和時間的損耗,成爲一種順其自然的學習方式。
應試教育
中國雖然是人口大國,物產豐富,但卻仍未達到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水平,科技實力和教育水平仍有不足,要想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就必須清楚自身的薄弱之處。
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中國現階段的教育以應試教育爲主,中考和高考均以考試成績定勝負,成績的高低決定一個孩子是否有資格進入名校。
既然初中和高中均以應試教育爲主要考覈模式,那麼這兩個階段有什麼顯著的差別嗎?應試教育是最適合12歲至18歲青少年的學習模式嗎?
面對中考和高考,中國的多數學生會通過報補習班以強化對考題的熟練程度,文科科目要求大量背誦,理科科目則要求大量練題,平時熬夜做作業,週末全天補課成爲常態。
不少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煩情緒,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
作爲初中生或高中生,他們的唯一目標是將卷子上的題目全部寫對,考試拿高分,而不是爲了未來的職業方向努力。
初中時,學生們刻苦努力地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以及其他選修科目;
在上高中後,除必選科目語、數、英三門外,他們必須放棄至少3門所學科目,並對剩下的6門課程進行系統化的學習;
而進入大學後,他們必須做出更艱難的選擇——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而這意味大多數學生必須放棄自己學到的至少一半知識,甚至大部分知識,意味着他們曾經的勤奮努力付之東流。
從本科階段開始學習小語種的學生對此深有體會,他們的大學課程與初、高中所學課程幾乎毫無關係,之前學習的知識只是他們瞭解文化、練習語言表達的一種並不高效的方法。
而當他們真正系統深入地學習另一種語言時,才發現發聲器官和語言的邏輯思維已經定型,很難像小孩子一樣模仿和學習另一種語言。
初中、高中和大學的課程是循序漸進的,初期的學習廣而雜,後期則專而精,這是三個階段最顯著的區別。
學生學習的科目繁雜,課業壓力重,但學到的知識又難以繼續深入地學習,應試教育又脫離實踐,一旦脫離了大量記憶和刷題的過程,就會被永久遺忘。
儘管我們提倡終身學習,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很少有人能夠像初高中時期對各科目知識瞭如指掌,也並非所有學到的知識都會在未來爲他們提供巨大的幫助。
那麼,是否可以將初高中合併,縮短學習時間,將繁雜的科目精細化,進一步改變以應試教育爲主的教育模式呢?
人口危機
目前,中國正在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開始面臨人口老齡化,農村勞動力短缺等問題。
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以及計劃生育政策對當今社會的影響,人們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人口出生率4年下降了2.47%。現階段國家已經放開二胎、三胎政策,並逐漸將法定退休年齡推後。
然而,人們越來越重視優生優育,儘管政策放開,但人們的觀念短期內並不會有顯著的變化。而且法定退休年齡延遲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招致民衆不滿,如此以來,爲何不將入職年齡提前呢?
提前畢業對穩定生育率和勞動力來說好處極多。女性生育的黃金時間只有十幾年,從24歲碩士畢業到35歲剛在職場站穩腳跟,在如此緊促的時間裡,女性面臨着學業、戀愛、事業、家庭等方面的多重壓力。
因此,不少高學歷女性選擇了工作而非家庭,這也是生育率降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將初高中合併,將本科時間縮短1年,那麼女性就可以利用這寶貴的三年成家立業。
同時,由於生育黃金年齡有限,而早結婚意味着早生育,如此以來,生二胎或生三胎的可能性也會提高。
缺少創新型和技術型人才
中國的迅速崛起激發了美國的敵意,美國利用其經濟和軍事力量不斷打壓中國,出臺各種限制措施抑制中國科技的進步。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現在的科技實力還無法與其媲美,因而有不少科創企業面臨着卡脖子的境遇。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美國限制對華爲的芯片出口。該限制措施一經實施,華爲的手機、平板、電腦等都遭遇了滑鐵盧。
新上市的搭載麒麟9000和990芯片的Mate40系列高端手機和平板Mate Pad Pro一經上市就銷售一空。
有存貨的商家甚至高價向消費者售賣華爲產品,原價9000元的手機被炒到20000元,就是因爲芯片難求,可見科技對中國企業的關鍵性。
如果中國無法實現科技獨立,那就難以脫離強國的控制。科教興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現今的教育體制側重應試理論,缺乏實踐探索,仍然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而龐雜的科目使得學生難以確定自身的研究方向,或者難以精通一門技術。
而進入大學後,他們也只是初識一門專業,缺乏實踐鍛鍊,畢業後仍需要1至3年才能熟練掌握一份自己賴以生存的技術。
理論學習相較實踐操作的時間過長,實際上是在浪費人生最佳的創造時間。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在一次演講上表示,大學輟學對他來說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爲大學的課程並未給他的未來發展帶來真正的價值,所以他選擇去旁聽其他更感興趣的課程——書法課。
也正是這個看似和學業毫不相干的課程啓發了他進行實踐創造——發佈具有優美字體和完美排版的麥金塔(Macintosh)系統,甚至於比爾蓋茨的Windows系統都在模仿他的創意。
在IT行業,擁有相似經歷的領軍人物不在少數,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都是在大學尚未畢業時就輟學創業,他們在中學期間已經自學了很多大學課程,並進行各種電腦編程等實踐操作。
天才和領袖也許有過人的智商和膽量,但他們的壽命和精力也和普通人基本相同,他們會更早的選擇研究方向或開創自己的事業。
愛因斯坦智商超於常人,但他拒絕耗費大量時間學習對他的研究方向沒有價值的法語等科目,曾經因爲極度偏科而未能通過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錄取資格考試。
而他的數學和物理異常優秀,成爲他日後進行科學研究的燈塔。如果說天賦型選手選擇用有限的時間專精少數幾門課業。
那普通人是否應當更早的開始對未來方向的選擇,更早的進行專業化的學習並更早的進行實踐呢?
“內卷”壓力
小升初、初升高都是令學生家長大爲緊張的時刻。爲了取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家長們爭相購買優質院校附近的學區房,甚至會爲得到購房資格而假離婚。
他們時刻關注最新的政策和學校的招生要求;爲了孩子能上好學校,家長們不顧孩子的心理狀況,瘋狂給他們報補課班......
經歷過水深火熱的初、高中生活,原以爲大學生活將會輕鬆許多的孩子們才發現考研、讀博成爲大勢所趨,似乎只有高學歷纔有資格競爭高薪工作。
因而有不少學生在大學期間對未來職業仍然沒有清晰的規劃,仍然爲了一份成績單,一本論文而埋頭苦學。
也許他們的成績單足夠漂亮,論文洋洋灑灑、整潔美觀,但卻缺少真正的研究價值。
人類的生命有限,身體素質和大腦都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衰退。科學家最具創造力的年齡是在35歲之前。
如今有許多22歲剛剛本科畢業的大學生仍然找不到未來的方向,還在迷茫徘徊中浪費着寶貴的青春,那倒不如去通過實踐積累經驗,找到目標。
步入職場後,高學歷、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會受到更多的關注,不論他是否適合那份應聘的職業,他都有資格獲得這份資源,即便這份工作並不需要那麼多的知識。
博覽羣書,各方面都優秀是我們所推崇和敬仰的,但倘若普通人都以此爲標準,勢必會增加教育壓力。
我們既要求減輕學生負擔,同時又要求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在工作中要求見識廣博卻忽視了技術精湛,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
況且,現在很多課程如歷史、地理等內容完全不必死記硬背,從網絡上可以輕而易舉地檢索到各類知識。
如果不是專業需要,平時很少會用得到,而且過去背誦的知識多年後未必完全記得,所以作爲課外興趣對待即可,這樣也能夠大幅度提高專業課程的學習進度。
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拿到的工資不高。
如果提前3年畢業,就能夠更早的拿到更高的薪水,這樣不僅能提高自身生活水平,也能減少父母的教育支出,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生活質量。
合併初、高中的現實困境
過早地選擇專業性科目將不利於晚熟的孩子發揮自身潛力。
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資金請老師進行鍼對性的補課,他們可能會降低學習的信心,壓縮的教育時長會增大他們提升自身實力的難度。
要想合併初、高中,必須對教育體制進行變革。如果仍然實行當今按照應試成績擇校的制度,那將導致嚴重的貧富分化。
富家子弟可以通過課外補習獲得更多的受教育機會,而窮人的受教育機會相較於之前減少了3年,因而通過高考這條獨木橋改變命運的難度更大。
初、高中合併爲4年,需要取消現有的高中擇校分層考試,使資源分配更公平合理,並進行相應的高考改革,社會應該認可職業技術型學校的學生學歷,不應與普通本科學校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