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重症棄急救!張上淳嘆高死亡原因:其實救得回來
我國新冠肺炎致死率破4.5%,高於全球平均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九成死者都有潛在疾病,加上多數家屬採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處置,纔會造成國內新冠死亡率偏高。(圖/指揮中心提供)
我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達六百八十一,致死率破4.5%,高於全球平均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分析國內致死率高的可能原因,歸納出九成死者都有潛在疾病,加上多數家屬採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處置,纔會造成國內新冠死亡率偏高。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據統計,國內新冠死亡平均年齡高達七十三歲,其中六成四是男性,九成都有潛在疾病,但多數死亡年齡都高於六十歲,六十歲以下的致死率僅有百分之二不到。
張上淳指出,按照年齡分層看,六十至六十九歲的死亡率爲百分之六點六,七十至七十九歲的死亡率達百分之十五,八十歲以上的死亡率更高達百分之十五,若用死亡時間來看,國內是在第二十週感然人數達到高峰,目前看到的大多數死者,也多是在第十九、二十週開始發病。
張上淳說,由此可見初期死亡率高是因爲突然太多感染者,醫療量能一時無法負荷所致,當時對於重症病患的處置,國內是要求要收治在負壓加護病房中,而國內負壓加護病房的數量一開始不足,但放眼全球每一個國家幾乎都有遇到相同狀況。
張上淳表示,之後隨着專責病房陸續開出,國內死亡率也開始下降,尤其國內五月緊急採購單株抗體藥物,也是死亡率開始下降的關鍵。
他以臺北區接受單株抗體藥物治療的六十幾名患者爲例,當中僅有一人最後仍然進到重症,但沒有生命危險,其他大多數經治療後都是輕症,些許仍有輕微肺炎的症狀。
張上淳說,國內死亡率高還與家屬具有DNR觀念有關,有許多患者若接受插管治療,還有很大的挽救機會,或許是因爲家屬不願意看到親人遭受插管的不適,因此放棄治療,導致許多可挽救的病患,沒有機會接受侵入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