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隨筆:趙怡》中美博弈下的兩岸答卷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美國總統川普。(新華社)

前些時,美國中情局龐畢歐透露,影響美國國家利益最大的威脅系來自中國,推翻了過去以俄羅斯爲頭號敵人的說法,其理由在於中國「擁有良好經濟體質」、「全面參與國際事務」、「軍事武力快速擴張」等,在在都對美國產生莫大壓力

龐畢歐的指述不僅引起北京的關切,也讓舉世爲之側目。儘管今年中、美元首兩度會晤後,雙方出現融冰跡象,但若華府國安機構認定中國爲最大敵國,未來中美關係仍將荊棘滿途。尤其最近東亞風雲緊急,中、美均深陷漩渦之中,以致彼此爾虞我詐,早已明槍暗箭地過手較勁。此刻,最值得我們掛心的是,夾在兩個敵對超強中間,兩岸局勢將何去何從。

用簡單的邏輯來推敲,如果中美關係能往正向改善,甚至雙方決心破解宿怨、重建邦誼,特別在金融經貿區域安定、環境保育和反恐陣線上攜手合作,共同扮演國際社會安定磐石,自是全球之福。屆時兩岸問題在老美眼中將顯得相對微小,島內臺獨聲浪可能大幅降低,統一壓力自然增強,而大陸方面對於兩岸的未來將擁有更強勢的主宰力道。爲人類和平着想,我們當然希望中美關係升溫,但也不願臺灣大國交好下任憑擺弄,失去自主權。中、美兩強即使有心推展雙贏關係,亦應以臺灣人民安危福禍爲念。

反之,中、美果真演變爲勢不兩立的死對頭,必然會逼得美方進一步把臺灣納入區域安全體系,成爲太平洋島鏈橋頭堡,如此則臺獨勢力水漲船高,兩岸關係愈趨崩解,臺海局勢可能再度陷入波濤洶涌的險境

平心而論,任何偏向極端的發展都非我們所樂見。臺灣,絕不能淪爲強權對抗下的過河卒子,或是國際亂局裡的東亞孤兒,更不能在兩岸相殘的爭戰中成爲俎上之肉。故此,中、美兩大國之間的走勢,值得國人密切矚目。

2013年秋天,中、日、臺三方爲釣魚臺漁權釀生紛爭。我曾在一場研討會中,提醒大陸學者切勿過分期待兩岸人民會「站在同一陣線上」。因爲,基於難以切割的情感因素,臺灣仍有大批在地族羣始終站在親日,甚至崇日的立場,一旦中、日發生衝突,彼等斷不會聲援中國。

同樣地,臺灣另有一羣「親美派」,包括過去幾十年赴美深造的留學生以及醉心於西方民主主義的知識分子,假如美國也在釣魚臺事件中橫插一腿,力挺日本對抗中國,則北京方面期盼臺灣人民會受到民族主義的衝擊而倒向「祖國大陸」,並聯手「抵禦外侮」的機會,將更爲渺茫。

我一直認爲,美、日的對華政策影響兩岸局勢至巨,尤其是身居民主集團之首的美國。未來中美關係究竟是敵是友,或許較臺灣政局是綠是藍更能決定統獨的走向。

再就國府時期的歷史觀之,將更能瞭解中、美兩國的交情非淺,不僅在二戰中共同抗日,其後於韓戰越戰期間,亦曾相互呼應,捍衛民主陣營。百年以來,山姆大叔多次在中華民國瀕臨危難時伸出援手,從軍事、外交、經貿、農業、教育到科技發展各個層面,莫不如此。無論在情感或現實意義上,臺灣和美國之間,比起和同文同種卻長期對峙、隔絕的大陸之間,更爲親近、熟稔、意氣相投。倘若在兩岸事務上,華府的角色過於鮮明,必將產生動搖全局的效應。

兩岸難題懸而未決,或許北京仍在等待蔡英文填寫答卷,而我們更關注的卻是習近平和川普博弈的結果。

(作者爲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