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六老兵的親筆信談兩岸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筆者收到一封從高雄寄來的信,落款「九六老兵」吳OO親筆。緣起於吳先生看了筆者10月5日〈先正視中華民國 再談統一投書,特來函鼓勵叮嚀。信中字裡行間念茲在茲國家大事,筆者拜讀再三感觸甚深。

1949年這位25歲軍人隨國民政府遷臺,一晃眼已子孫滿堂年近期頤。吳先生於2001年投書香港《開放雜誌》呼籲北京當局溫和對待「中華民國」,扮演「太陽」而非「北風」角色;2018年自掏腰包近24萬元以「中國統一之路」爲題刊登聲明於《聯合晚報頭版,除指出北京當局如欲統一,需回到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並精心設計統一後的國旗及國歌等建議;2019年再投書力主「中華民國」正統性。吳先生畢生爲國效勞關心兩岸發展、執筆鍼砭毫不諱言,讓筆者敬佩

自1949年算起,倏忽間當年5歲隨家人來臺的筆者業已76歲、新兵也成了96歲老兵。據統計當時約百萬軍民「轉進」臺灣,其後代再後代都在臺灣戮力深耕,百姓間小吵小鬧更顯這片土地兼容幷蓄一家人共生。從鄉土家國聯繫到追本溯源,兩岸統一願景不該僅老兵所懷,身爲中華子民都應有所體認。就算年輕之輩少了歷史記憶,也理應考慮現實,於「小我」思量與大陸14億同胞如何切磋互勉,於「大我」則透思趨吉避凶確保家園和平

兩岸過去數十年曆經「反攻大陸」和「解放臺灣」軍事對峙、競逐「聯合國中國代表權法統、開放探親擴大民間交流、習馬峰會展兩岸和平曙光,今又重現臺海兵兇戰危情勢,本質「剪不斷、理還亂」關係瞬息萬變。當「理念相近」的國際友人關心兩岸事務,我們除感念在心仍須警惕倚靠外人過重對臺灣人民未必是福。從2016年「川蔡熱線」,川普推特回以「爲何美國對臺出售數十億美元武器而我不該接通祝賀電話」可見政客現實嘴臉

如今川普總統選情告急,策動斷交後「層級最高內閣官員」先後訪臺,從美豬到軍售案讓人眼花撩亂,雖外交部長吳釗燮一句「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讓中美友好泡泡破滅,但美國選情緊繃不免讓人想像「復交」的幻象

假使川普總統向我方提出承認「臺灣國」案,除因牴觸中華民國憲法斷不可行,必也踩上北京「臺獨紅線」,兩岸兵戎相見更是災難。即使川普向「中華民國」提出「恢復邦交」外加共同防禦條約,回顧1978年12月16日,卡特總統突宣佈將與中華民國斷交廢約,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例,不保哪天曆史重演,前車之鑑不可不慎!基此,上述假設方案均非良策

蔡政府與其圖倚美之便,甚至參與「亞洲版北約」抗中而致後患無窮,兩岸前途宜迴歸兩岸以一中目標,互相尊重、促膝長談更爲實際。何謂「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就像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既然臺灣人跟大陸人都是「中國人」,雙方必須對等尊重、求同存異,努力邁向良制一國。

兩岸間異同何在?論同中華文明、民族血緣、兩憲法皆明文「中國」。論異以「法治」爲例,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逾71年,已從法制走入法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大陸主政71年,法治建設已有成績,習總書記「憲法的靈魂在於實踐」良言更令筆者驚豔。只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迄今未作成任何憲法解釋,法院判決書攸關民生也避援引憲法,令筆者困惑。基此,兩岸間除求同發揮綜效外,更要探詢化異爲同」解方,儘早達成「良制」的共識。

此外,良制統一中國既爲兩岸目標,北京當局於聯合國代表中國近50年,是時候請習總書記留予臺灣人民對等尊重。一中框架下,或可由習主席邀請臺灣當局參與國際事務,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爭氣的中國人!當兩岸一家人以大事小、以小事大爲美好生活努力,「良制」經善意切磋逐漸成形於兩岸,屆時國家統一於「良制」自然水到渠成!

爲達兩岸政府帶給人民自由、民主、均富乃至永遠和平願景,在習主席任內、蔡總統任期屆滿內,雙方皆應肩負身爲兩岸地區領導人的使命,共促兩岸對等對話契機,讓兩邊皆爲太陽。期盼九六老兵畢生國家統一的懸念早日實現。(作者爲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