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

北京明十三陵石牌坊。(新華社資料照片)

《中國大歷史》。(聯經出版提供)

編者按中國過去一百五十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而爲一個現代國家,影響到十億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許我們用尋常尺度衡量。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涵蓋了從史前到當代的歷史發展過程,雖然是通史性的論着,卻突破了傳統通史的格局。寫作方式上,仍然保持他的一貫風格:從小事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察歷史的脈動;從中西的比較提示中國歷史的特殊問題。

我們參閱歷史紀錄反而可以看出這些皇帝有一種奇特之處:自朱瞻基之後,他們很少有機會在重要關頭定決策而影響到全帝國,只有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可算例外,可是爲時已晚。

明朝自宣宗以後,很少皇帝能專注於國事,朝廷作爲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則被賦予濃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間的爭執,強迫性的執行開明專制。當時的士紳官僚,習於一切維持原狀,而在這種永恆不變的環境中,形成注重內思的宇宙觀,使今人看來,晚明時期顯得停滯而無生氣。

十六個明皇帝的更替

明朝有十六個皇帝。第一個皇帝葬在南京,第二個皇帝的遺骸迄未發現,下面要提到的第七個皇帝朱祁鈺,則單獨埋在北京西郊,另外十三個皇帝全葬在今日國都北方約二十五哩處,這十三個陵寢大致以馬蹄形的形狀環繞着一座儲水池。今日很少旅遊者去過北京而錯過了明陵,原因之一,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中外人士都稱之爲萬曆皇帝)的陵寢於一九五八年被髮掘,茲後幾百萬人曾往他的地下停柩室參觀。

我們參閱歷史紀錄反而可以看出這些皇帝有一種奇特之處:自朱瞻基之後,他們很少有機會在重要關頭定決策而影響到全帝國,只有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可算例外,可是爲時已晚。所謂奇特之處乃是他們在和戰的關頭,君主與臣僚通常意見一致,很少有爭辯的地方,反而他們的私生活倒成爲公衆的問題,百官爭吵不清,通常牽扯着皇帝御前的行止和他家庭中的糾紛,好像人世間最重要的事體不發生於他們祖廟之內,即發生於宮闈之中。

第六個皇帝朱祁鎮不到八歲登極。自小他就受着宦官的影響。西元一四四九年他年近二十二歲,有一個宦官勸他巡視北方邊境,在行程之中他遭蒙古人瓦剌(Oirat)部落的酋領也先(Esen)奇襲被擄北去,羣臣與皇太后商議之後決定立朱祁鎮之異母弟朱祁鈺爲帝,以免也先挾制當今皇帝而在談判時逞上風。這計策成功,次年也先恭送朱祁鎮返京,自後他稱太上皇,居住在宮廷之內的偏僻之處,在中國「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的傳統內,其被監視有如囚禁。西元一四五七年,在這樣的安排六年半之後,朱祁鈺因病不能臨朝,太上皇的手下人趁此兵變而使朱祁鎮復辟。他們始終不承認朱祁鈺有登九五之尊的資格,也不算作名正言順的皇帝,所以他身後遺骸也不能佔用北郊千秋享配的地區。歷史家自此承認西元一四四九年可算明代的一段分水嶺,象徵着這朝代的軍事力量由盛而衰,可是這與朱祁鎮的關係不深。此外他兩次御宇的期間並無其他大事值得渲染,即算一四五七年的兵變也仍不過是弟兄間的私事。

朱厚照馴虎險遭叵測

第九個皇帝朱祐樘的母親是廣西土酋的女兒。因爲當地土人叛變,她被明軍俘虜,帶至京師分派在宮廷內管理儲藏雜事。她和第八個皇帝的邂逅生子先保持着爲宮闈間的一段秘密,迄至他五歲,其出身尚在隱慝之中。不久他的母親去世,他被立爲太子,西元一四八七年,朱祐樘十七歲得登大寶。傳統的歷史家一致恭維他爲好皇帝,既明智而又體貼人情,可是我們翻閱全部紀錄之後,看不出此人有何值得誇異之處,看來也不過是一位膽怯而缺乏安全感的年輕人,風雲際會一朝得爲天子,被安排成爲一個業已整體化之文官集團名義上的首長,在位十八年。當時唯一的事變爲一四九四年黃河改道,這災難有兵部尚書劉大夏適時對付,此人即是當初焚燬鄭和的航海紀錄,以免以後再耗費國家財力和人力的模範官僚。

在個性方面講,第十個皇帝朱厚照,是明代君主之中最具風味的人物(雖說不是每個人都覺得他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也因爲命運的安排,他在西元一五○五年承繼皇位之前很少受到傳統父母的管束,其時尚未滿十四歲。不久之後他即遷出內宮,而在皇帝之內他自己營造的「豹房」內居住,與他交往的多是宦官和喇嘛僧,有時也與聲名狼藉的女性廝姘,更有異方術士加入他隨從之行列。他的尋樂與冒險,了無止境,有一次朱厚照親身出面馴虎,險遭叵測。

他不舉行早朝,而在傍晚和羣臣聚會,當朝臣中文學之士和他的教師對其一再規勸時,朱厚照即給各人升遷並派遣他們至遠方的職位。西元一五一七年蒙古領袖小王子伯顏猛可(Batu Mengku)自長城之北侵犯明方的邊鎮,年輕的皇帝接受了這挑戰。他將防軍撥歸自己指揮,親往前線規畫,兩軍接觸之後蒙軍被擊退,可是所有的文官都沒有參加這次徵役,他們強調明軍的損傷超過殺傷對方的人數。

一五一八年皇帝又出邊搜索敵軍,這次經過沙漠邊際,始終沒有和蒙古人相遇。當羣臣諍諫,天子以九五之尊不應冒如是之險時,朱厚照即下令任命自己爲明軍之將領,接着他又封自己爲公爵,以後他更以命令發表自己爲太師,自此他自己的官階都超過所有文武官員之上。一五一九年消息傳來,皇帝又將以公爵、太師和大將軍的資格往江南遊歷時,一百四十六個文官赴闕啼泣,哀求收回成命。請願者的心目中以爲皇帝的舉止乖謬,朱厚照大爲震怒,他指令凡抗命不離宮門的官員每人受廷杖三十下,其中十一人或當場打死或以後重傷而死。

皇帝將他的南行日期延後到秋天,他逗留於南方迄至一五二○年年終。在一次釣魚的行程之中,朱厚照所親駕的小舟傾覆,雖說被救不死,據說他從此不愈,一直沒有完全復元。次年他身故於豹房,未有子嗣。廷臣與皇太后秘密商議,決定召皇帝之從弟朱厚熜自南方入京,他因此成爲明朝的第十一個皇帝。(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