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百年大師典型在夙昔

1935年5月傅斯年(左一)與樑思永(右二)在河南西北岡遺址考古。(摘自網路

傅斯年(左)與胡適(中)。(摘自網路)

傅斯年畫像。(汪士倫編繪)

《百年大師》由鄭貞銘丁士軒編着、汪士倫編繪。(鄭貞銘提供)

編者按所謂大師者,就是真正的讀書人、知識分子。學者鄭貞銘與丁士軒,就具有建立學術教育的觀念、追求文化與傳播、或「國士」的知識實踐「報國」等貢獻者,編着成《百年大師》一書兩冊,以風氣之先、家國情懷、文化基座、學術崑崙、狂狷名士、人文典範、思想行者、科學高峰、人間性靈美的世界等10個關鍵字,還原百年來百位大師行誼,佐以汪士倫手繪生動畫像,希供青年有志之士參酌借鏡學習。

有人說傅斯年脾氣來了,是炮,溫柔起來,像貓。

傅斯年(1896-1950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祖籍江西永豐。歷史學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代表作有《傅孟真先生集》等。

我要和你決鬥

1919年5月4日,註定是一個將被永遠載入史冊日子。下午1時左右,天安門開始有大隊學生集結,個個手持白旗,散發傳單,羣衆「環集如堵」。這一場景引起了當時《晨報》記者的注意,對其進行了跟蹤報導,記錄下這歷史性的時刻。

最先到達天安門的是高師匯文兩校,北大因整隊出發時,有教育部代表及軍警長官來勸阻,理論多時,因此到達最遲。「凡先到者輒歡飲後來者以掌聲,而後來者則應和之以搖旗」,這場政治抗議示威遊行,猶如一次盛大的民主閱兵式,「步伐整齊,儀容嚴肅」。這是一場「有紀律的抗議」。

「五四」行動總指揮傅斯年,扛着大旗,走在隊伍的最前列。他身材極胖,白白淨淨,眉宇間透着「天生的領袖人物」的氣質,在人羣裡很是顯眼。他率領着13所學校3千多名大學生,「排隊到各公館去」,表達「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意願。然而,星期天各國公使多不在班上,學生排隊到東交民巷使館區後計劃落空。他們繼而想借道穿越使館區繼續遊行,也被依「法」拒絕。「頗受刺激」的學生們在受阻兩個多小時後,決定直撲曹汝霖家。

負總指揮責任的傅斯年,恐發生意外,極力勸阻勿去,「卻亦毫無效力了」。於是,他只好扛起大旗,帶着隊伍離開東交民巷,經御漢橋東單牌樓,往趙家樓的曹汝霖住宅而去。下午4時左右,隊伍挺進趙家樓,因總指揮等人的有力維持,學生們還沒有真正失控,然而仍沒有避免隨後發生的「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事件。

這場行動,被公認爲幾乎改變了20世紀中國的走向,更有學者稱其爲「最爲壯麗的精神日出」。擔任「五四」行動總指揮的傅斯年,也開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追捧。

傅斯年脾氣暴烈是出了名的,人稱「傅大炮」,後來史語所的人私下裡更直接稱呼其爲「傅老虎」。1919年5月5日,五四行動的第二天,傅斯年就和一個「衝動到理智失去平衡的同學」打了一架,於是他大怒一場,「賭咒不到學生會裡來工作」。

有一次爲中醫問題,傅斯年反對孔庚的議案,兩個人激烈辯論,孔庚當然辯不過傅斯年,於是在座位上開始辱罵傅斯年,說了許多的粗話,傅斯年氣得說:「你侮辱我,會散之後我要和你決鬥。」

等到會散之後,傅斯年真的攔在門口要和孔庚決鬥,可是他一見孔庚70幾的年紀,身體又非常瘦弱,傅斯年立刻將雙手垂了下來說:「你這樣老,這樣瘦,不和你決鬥了,讓你罵了罷!」

1927年,傅斯年在廣州中山大學教書,既是系主任,又是院長。一天他和別人吵架,吵完後找到他的朋友羅家倫和何思源等人,一見面就把皮包往地上一摔,一屁股坐到地上,撒潑、張嘴大哭,非要他們幫他去打架出氣。

有人說傅斯年脾氣來了,是炮,溫柔起來,像貓。抗戰時在昆明,陳寅恪住3樓,傅斯年住1樓。每次警報一響,大家都往樓下防空洞跑。而傅斯年卻逆流而上,到3樓將患有眼疾的陳寅恪扶下樓,再一起躲進防空洞。

你們都不能鬧

傅斯年生於山東聊城一個沒落的名門望族,祖先傅以漸是清朝建立後的第一個狀元,傅氏家族有「開代文章第一家」的稱譽。傅斯年自幼聰穎好學,熟讀儒學經典,號稱「黃河流域第一才子」、繼孔聖人之後兩千年來又一位「傅聖人」。

胡適剛到北大教授中國哲學史的時候,因爲講授方法和內容特別,在學生中引起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爲胡適遠不如國學大師陳漢章,想把他趕走;有人則認爲,胡適讀的書雖然沒有陳漢章多,講課卻頗有新意

傅斯年本不是哲學系學生,但在同室顧頡剛鼓動下旁聽了幾次胡適的課。結果聽完後,對哲學系幾位要好的同學說:「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但他走的這條路是對的。你們不能鬧。」

由於傅斯年在同學中的威信,年輕胡適在北大講壇站穩了腳跟。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胡適感慨地說:「我這個20幾歲的留學生,在北京大學教書,面對着一班思想成熟的學生,沒有引起風波;過了10幾年以後才曉得孟真暗地裡做了我的保護人。」(待續)(《百年大師》由遠流出版公司總經銷,目前在各大書局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