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的好牌

本站科技專欄作家 冀勇慶

從2008年開始的第二次電信重組中,聯通拿到了一手好牌:它將用戶基數很小的“賠錢貨”CDMA網絡高價賣給了中國電信,解決了周伯通都沒解決的“左右手互博”問題。2009年初,它又拿到了產業鏈最完整、全球用戶最多的WCDMA網絡。

去年我去過一次韓國,這裡一直都是CDMA的大本營。拿着中國移動的“全球通”E71 WCDMA水貨手機,本來以爲肯定沒戲了,畢竟中國移動只支持GSM/TD-SCDMA網絡,在國內是無法使用WCDMA網絡的。令人驚喜的是,我,中國移動的用戶,在韓國竟然也能用WCDMA網絡。雖然是最早採用CDMA網絡的國家,但是韓國的三大運營商SKT、KTF、LGT也都開通了WCDMA網絡,其中老二KTF更是將自己未來的發展重點放在了WCDMA上面。

網絡是最成熟的網絡,終端也是最成熟的終端。從全球來看,WCDMA制式的手機無論是從數量、款式上均遠遠超過另外兩種制式,像最“火”的iPhone、Nexus One等均爲WCDMA手機。

不過,拿到一手好牌的聯通目前卻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競爭力。

今年2月,聯通新增3G用戶回落到47萬戶,比起1月份的85.3萬差距不小。自從去年10月聯通3G正式放號以來,憑藉iPhone的強大號召力,聯通每個月新增的3G用戶數均在80萬戶以上。與2月份相比,聯通3月份的新增3G用戶數有了較大的反彈,達到了75.9萬戶,但是仍然與聯通當初設想的每個月發展100萬用戶的目標有着不小的差距。

資料來源:移動和聯通數據來自公司網站,電信數據來自BDA諮詢公司的預測

謹慎的原因

當然,聯通的低迷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人的原因。想當初,聯通與網通合併,帶來了50萬員工和兩套班子,去年優化了一次組織結構,結果還不徹底,今年又做了一次。這個消耗了聯通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想想也是,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還在這個位置上,你幹活的積極性還能夠保證嗎?雖然我並不否認,大多數的聯通員工都是非常敬業的。

除此之外,聯通如此謹慎恐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害怕重蹈覆轍。想當年,聯通上馬了CDMA,一開始定位的是精品網絡,後來卻執行走樣,變成了大幹快上。聯通送了很多手機,發展了很多低端用戶,網絡卻沒有Ready,結果用戶怨聲載道,最後又紛紛拋棄了聯通。

因此,聯通這次完全有理由謹慎一些,一方面是內部整合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網絡建設的需要。

從目前來看,這兩方面的工作已經基本就緒:經過兩次大的調整之後,聯通從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層已經各就各位,剩下更多是基層員工的調整,影響不會太大。聯通的WCDMA網絡也已經覆蓋全國地市級城市,下行速率理論上要比中國電信的CDMA EVDO Rev.A高出一倍,也優於中國移動的TD-SCDMA。作爲消費者,我曾經用筆記本電腦和三家運營商的上網卡,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做過測試,聯通的網絡是最快的。

說到上網卡,中國電信就可以算得上是忽悠了一把。去年這個時候,中國移動拼命鼓吹上網本,又是和IT廠商簽訂上網本訂購協議,又是推出包半年不限流量的上網卡,聲勢搞得很大。中國電信聞雞起舞,也推出了300小時包月甚至更優惠的按時長收費的上網卡套餐

哪知道這正好中計。很多人把家裡的固網寬帶都停了,直接買個電信的3G套餐,晚上掛在網上視頻和做BT下載,嚴重堵塞了網絡,這也使得電信手機用戶的上網體驗急劇下降。去年我曾經用過一款號稱體驗最好的CDMA手機宇龍酷派N900,結果發現手機上網的速度只有一個字,慢。前不久,中國電信終於撐不住了,上網卡套餐的流量不得不封頂了。

這也告訴我們,在Wifi熱點還沒有普及的情況下,無論是推出無限量流量還是時長的套餐,對於運營商來說都是找死。君不見,美國運營商AT&T如今也是被當初推出的無限量套餐折磨得死去活來。

3G的佈局

如今,還沒有消耗過多資源的聯通應該有很強的後勁。聯通內部也提出了網絡領先業務領先、服務領先的“三領先”策略。從目前來看,網絡和終端領先應該沒什麼問題了,關鍵是怎麼做到業務領先和服務領先。

3G業務的主角是數據業務,而這恰恰是聯通相對薄弱的業務,它本來就晚了一步:移動早就搞了N年移動夢網了,聯通直到2008年纔將全網升級到2.5G。

去年,聯通也仿效移動的卓望模式,成立了“四大金剛”:寬帶公司、新時訊音樂公司、視頻公司,其中音樂和視頻公司還專門聘請了外部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負責人。如今打開聯通定製手機上的沃門戶,裡面的手機資訊、手機電視、手機音樂、手機生活等就是這四家提供的。

渠道上聯通也做了一些佈局,成立了全國統一電子渠道中心,通過www.10010.com提供各種業務的辦理和電子商務的服務。如今,身處北京的我已經可以做到足不出戶,所有的固話、寬帶、手機,繳費、選套餐、買卡等業務均上網辦理,還能額外享受幾個百分點的折扣。

在傳統渠道和營業網點不及移動和電信的情況下,通過電子渠道中心,聯通既能夠節省成本,還能夠提高效率,值得大力發展。如今,聯通網上營業廳的使用人數突破了2500萬,日交費充值額突破3000萬元, 網上銷售充值卡數量超過銷售總量的1/4。

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不可否認的是,聯通對於數據業務產業鏈的控制和整合能力仍然遠遠不如移動。移動已經擁有了大批的CP、SP合作伙伴,還入股了鳳凰網、浦發銀行,聯通的數據業務卻仍然門前冷落車馬稀,沒有多少人氣。

這些表現在數字上就比較有意思了。聯通2G業務的 ARPU(平均每月每戶收入)最低,去年只有41.6元,而移動卻高達77元,電信也有59元。但是,聯通3G業務的ARPU卻很高,高到了141.7元的高度。不知道常小兵董事長看到這兩個數字到底是該哭還是該笑。據說常董今年提出的目標是大力發展3G用戶,每個月新增用戶不低於100萬,但同時也要求ARPU不得低於100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雙百”本身也是矛盾的,到底是先搶市場,還是先要利潤?

給聯通的四點建議

套句理論點的話,聯通現在的問題是落後的生產關係不能夠適應先進的生產力的問題。很快就要到517世界電信日了。去年聯通在這天開始3G試商用,今年聯通又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個人覺得,聯通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發力

1. 引進更多的明星手機

如何讓更多人去用聯通的3G業務,這是擺在聯通面前的最大問題。據瞭解,目前選了聯通3G套餐的用戶,有很大一部分還在用2G手機,我周圍就有這樣的人。沒有用3G,他們的ARPU也就上不去。

不可否認,iPhone給聯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僅有iPhone還是不夠的。而且,由於蘋果過於強勢,iPhone的本地化做得並不好,蘋果也沒有向聯通開放App Store,聯通從iPhone中得到的利益其實比較有限。

既然幾乎所有的暢銷3G手機都有WCDMA制式,爲什麼聯通不能儘快再引進幾款?當然,手機只是一方面,聯通畢竟不是賣手機而是賣業務的。關鍵在於定製,這些手機中必須搭載聯通所有的數據業務。爲此,聯通應該像移動和電信那樣,大聲地喊出來,今年也拿出個100億作爲終端補貼。這些補貼應該補到手機廠商和渠道當中,以提高他們經銷聯通定製手機的積極性。

聯通也不要忽視了目前非常繁榮的水貨手機市場,要知道,水貨手機用戶其實是對數據業務最熱情的用戶。聯通可以考慮在這個市場中大力發展3G卡的代理,從而將自己的終端優勢轉換成渠道優勢,進而轉化成業務收入。

2. 減低3G套餐的門檻

除了66元的學生套餐之外,聯通3G套餐的最低一檔是96元/月,iPhone套餐最低一檔是126元/月,門檻明顯偏高,要知道,現在一般的商務用戶每個月的資費也就100多塊。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聯通在全國實行的是六統一(品牌、業務、包裝、資費、終端政策、服務標準都要統一)的政策,這固然對於聯通推出Wo 3G的整體形象更爲有利,也避免了各省公司互相打架和竄貨的尷尬,但是也綁住了各省公司的手腳,畢竟各地的經濟狀況不一,對於套餐的接受程度也不盡相同。

我個人認爲,聯通一個是要再設立更低一檔的套餐,更高檔的套餐也要增加數據流量,由此吸引更多的用戶入網。此外,“六統一”需要堅持,但是能否給各省一些其他的優惠政策,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積極性?

聯通沃門戶中的“M/T計費模式”應該儘快廢除。不是說這種模式就不好,M/T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但是,一方面聯通很難給用戶講清楚,另一方面中國的3G用戶本身就不成熟,這種模式又只用於沃門戶,不適用於其他地方,本身就是一家兩制,把消費者都給搞糊塗了。既然如此,不如干脆統一到流量模式。

3. 成立數據業務運營公司

沃門戶就相當於移動夢網,它能夠提供用戶很多應用,但是它肯定不是全部。聯通還應該儘快將自己的應用商店Uni Store上線。如果說沃門戶是百貨商店的話,Uni Store就相當於超市,能夠提供更多的商品。而只有超市裡的東西極大豐富了,用戶才更加願意進來消費。

聯通應該儘快成立一家運營數據業務的控股公司,並將聯通寬帶、新時訊、視頻、音樂公司全部放到控股公司的下面。這樣做的好事就是既然保持各家子公司獨立運營,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又能夠將這幾家公司的業務整合起來,提供給消費者一整套解決方案。

4. 加快後臺信息系統的建設

據我瞭解,目前聯通後臺的信息系統和業務支撐平臺仍然還沒有完全統一,主要是因爲合併之前的聯通和網通分別採用了不同的信息系統。後面的信息系統跟不上,前後脫節,怎麼打仗?

今年聯通必須下大力氣,儘快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建立統一的信息系統之後,聯通才有可能像中國電信一樣,發揮全業務運營商的優勢,把固話、寬帶、移動業務捆綁和打包起來,更好地鎖定客戶。

過去這麼多年,聯通一直都被移動壓制,活得也挺憋屈的,聯通的將士們也都憋足了一口氣。如今,拿到了“新式武器”的聯通很希望能夠在3G上打個翻身仗。不過,關鍵還是要看打法了。

(冀勇慶供本站科技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簡介:

《IT經理世界》主筆,本站科技名博,長期關注IT和通信行業動向,著有《華爲的世界》、《狼戰》。

現爲本站科技專欄之“診斷IT企業”專欄獨家供稿,與大家分享他眼中的各個IT企業,讓大家更深入地瞭解到所關注企業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