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蘇丹紅之亂:蔡政府纔是食安系統性風險

國內食品捲入「蘇丹紅」辣椒粉風暴,各縣市衛生局近日追查違規產品流向。 圖/南市衛生局提供

臺糖肉品驗出瘦肉精「西布特羅」,但閣揆陳建仁的專案報告說不出真相,還誣指臺中市政府實驗室污染。在此之際,年前即已爆發的辣椒粉含致癌物質「蘇丹紅」風暴不斷擴大,不僅波及下游十三家食品業者,相關製品更流向全臺。從西布特羅到蘇丹紅之亂,不僅印證蔡政府的食安五環只剩口號,更暴露蔡政府以政治手段處理食安的遮瞞心態,才讓危機一再爆發。

這次「蘇丹紅之亂」的源頭,是雲林縣府一月初接獲民衆舉報,指專售調味粉的濟生公司斗六廠在製程中疑摻入工業用染料「蘇丹色素三號」,縣府立即追查,並同步採檢化驗,確定檢出業者使用違法添加物,隨即對外發布訊息。

蔡政府宣稱的「食安五環」,第一環就是源頭控管。然而,這些大陸進口的違規辣椒粉何以能不斷地進入臺灣市場,並被用於各種食品當添加物?關鍵在於,大陸進口辣椒粉先前多次在邊境被查出問題,食藥署卻直到去年五月纔將抽驗比率從一般抽批的二%至十%,提高爲加強抽批的廿%至五十%;但違規情況仍未見改善。食藥署到去年十二月才改爲全面逐批查驗,該廠商還被查出變造SGS檢驗報告,以求上架連鎖超市,可謂惡行重大。正因食藥署行動慢半拍,導致至少四批漏網之魚流入市面,釀成食安風暴,負責邊境查驗的食藥署當然難辭其咎。

外界質疑中央把關失靈,行政院長陳建仁卻辯稱,是因政府積極查緝,方能揪出。但從先前美豬「雙重僞冒」混充高價羊肉,到臺糖肉品驗出瘦肉精,以及這次蘇丹紅之亂,都是民衆檢舉及地方政府從後市場稽查才爆出,中央並無作爲。尤其,衛福部耗費巨資介接各部會資料的食品追蹤系統「食品雲」,形同虛設,完全未發揮大數據的預警功能。

更可議的是,面對幾近失控的蘇丹紅之亂,食藥署竟只能提出軟弱無力的道德訴求,呼籲業者「自主負責」,不能靠政府抽驗。試問,若食安只能指望業者的「人品」,那要政府何用?

《食安法》明定,「有危害食安之虞應主動查驗,併發布預警」。蘇丹紅事件後,食藥署才急忙修改食品輸入查驗辦法,未來遇有違規添加物情事,可立即停止國外製造廠輸入查驗申請,禁止進口,不受目前逐步提高抽批比率的冗長程序之限。此舉,不僅再次凸顯食藥署的後知後覺,更是又一次雙標演出。

對比臺中市府在多次驗出臺糖肉品含西布特羅後,即對外公佈示警;陳建仁卻責難中市府未給臺糖十五天申請複驗即逕行公佈,更推稱可能是「實驗室污染」的單一事件,還反嗆藍委「食安是科學,你講的是政治」。若依其標準,雲林縣府也要等到廠商十五天申請複驗並確認違規才能公佈,那麼至今民衆可能都還被矇在鼓裡,繼續把蘇丹紅吃下肚。

面對雲林縣府查出蘇丹紅,陳揆卻換了一張面孔,稱該查就查、該罰就罰。然而,若雲林縣府一驗出蘇丹紅異常便可即時公佈,爲何中市府卻得等廠商複驗才能公佈?說穿了,只因臺中市長盧秀燕是民進黨二○二八的假想敵,中央纔有雙標。把食安當政治操作的人,其實是陳建仁自己。

諷刺的是,就在陳建仁誇言蔡政府的食安成就,已從馬政府時代的「系統性」風險變成「個案事件」時,蘇丹紅之亂卻正在全臺四竄。食安五環不僅淪爲笑話,從層出不窮的美豬改標、進口蛋混充本土,哪樁是單一事件?足見,我國食安最大的系統性風險,正是怠惰失職又政治操作的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