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樹家族墓遭拆 民代會勘擬雙贏之道

市議員江怡臻今邀集李梅樹後代家人文化局等相關單位,至第一公墓會勘李家墓園。(許哲瑗攝)

市議員江怡臻今邀集李梅樹後代家人、文化局等相關單位,至第一公墓會勘李家墓園。(許哲瑗攝)

市議員江怡臻今邀集李梅樹後代家人、文化局等相關單位,至第一公墓會勘李家墓園。(許哲瑗攝)

三峽第一公墓日前遷葬時,因拆除由國寶級畫家李梅樹設計的李家墓園,引起文史團體一片譁然,市議員江怡臻今上午邀集李梅樹後代、文化局等相關單位會勘,查出李家墓園興建年份確實爲1938年,須依文資法列冊追蹤;江怡臻表示,若文化局認定爲文化資產須保留,建議能納入周邊中山公園作爲三峽特色,或移至李梅樹紀念館保存,傳承地方文化。

李梅樹爲三峽國寶級畫家,哥哥劉清港爲三峽第一位臺灣人公醫,李家家族對地方影響深遠,李家墓園前幾日遭拆除,僅另一頭的劉清港之墓倖存;殯葬處解釋,當時清點超過50年的墳墓資料,其中李家墓園中2座1979年興建、1座1991年興建,皆未超過50年,不適用文資法「滿50年資格」,纔會直接拆除。

不過李梅樹之子李景光質疑,李家墓園1938年就興建,1979年重新修整墓碑,將「昭和13年」改爲「己未重修」等字樣,並非當時才興建,相關單位僅憑墓碑刻字作爲紀錄,並未徹查興建年份,根本是潦草行事,扼殺歷史文化。

由於雙方各說各話,興建年份無從認定,江怡臻今邀集李梅樹後代家人、文化局等相關單位現場會勘,當場挖出李家墓園興建年份寫明「1938年」,超過50年,文化局已提報列冊追蹤並送往文資會審議。

江怡臻表示,若文化局開會認定李家墓園具文資價值,登錄文化資產,建議可併入周邊新建的中山公園,作爲三峽特色,提升文史價值,或移往李梅樹紀念館收藏,妥善保存地方文化,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