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臺灣旅行法 花媽初體驗

文.洪寶山(理財週刊發行人)

自二月美國國會無異議通過「臺灣旅行法」後,川普在美國時間三月十六日終於正式簽署生效,鼓勵且允許任何不同層級的美國和臺灣官員進行互訪交流。前AIT處長司徒文表示,這法案中除了臺美高層可以互訪外,也承認臺灣的民主轉型,更用「country」來稱呼臺灣,等於間接承認臺灣實際上是個國家,對臺灣國際地位來說是正向提升的信號

臺灣旅行法生效後,第一位訪美的臺灣地方首長,就是高雄市陳菊,這是陳菊第四度訪華府,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神情愉快,直言臺美互動、關係更密切也被強化了,對未來臺美關係更充滿期待地表示:「過去臺灣高階官員沒辦法來美國訪問,臺灣旅行法生效後,雙方官員可以互相訪問,對臺美關係未來更加友善,更多相互的理解、合作等等,對臺美關係是很重要的一大步。」

生效後美國第一個來臺訪問的官員,就是現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Alex Wong),此次來訪,是黃之瀚自去年十二月就任現職以來首度訪臺。訪臺期間除出席臺北市美國商會「2018謝年飯活動外,也將拜會外交部國防部以及兩岸主管機關

而臺灣旅行法的生效,中國方面的強烈反彈是可預期的,包含中國駐美使館、外交部、國防部都接連發表抗議聲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對美方簽署與臺灣交往法案表示堅決反對,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官方媒體也全力狠批,《環球時報社論指出,臺灣旅行法是「摧毀臺灣法」的行爲;《人民日報》也稱,美國妄圖通過打「臺灣牌」漁利,只會適得其反。

當然,美國之所以有此一舉,絕非無故對中國挑釁,而是有所打算,不論在政治強權經濟地位,中美都已然是彼此的勁敵,臺灣旅行法絕對是美國用來對付中國經貿戰的一顆棋子,想用臺灣來牽制中國,而非真正護臺灣、對臺灣有利。所以在臺美關係有所突破、開心之餘,臺灣更要思考,如何利用臺灣旅行法所創造出來的空間強化優勢,而非被兩強夾擊,成爲犧牲與被報復的對象?再從兩岸關係來看,如何不讓臺灣旅行法讓兩岸關係更爲緊張?以臺灣全民利益爲主,而非淪爲政治籌碼,是蔡政府非常重要的功課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17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