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匯率運輸 第三季變數大增

文/洪寶山

美國聯準會(Fed)最新的褐皮書揭露,美國經濟在七月初出現了復甦萌芽,但仍遠低於疫情發生之前的水準,且經濟前景依然維持高度不確定性。而這個不確定性不單單來自於COVID-19確診人數單日7.7萬人的新高(截至7月17日),更急迫的危機是7月25日的失業救濟金政策不能延長的話,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葉倫都認爲美國經濟將遭遇重大打擊,德意志銀行認爲,如果失業救濟金政策不能延長,對第三季GDP增長的拖累將達到3~5%。

中國水患 災後重建推升原物料上漲

如果真的出現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意見紛歧,失業救濟金政策不能延續,美股大跌,那麼7月28日至29日的FOMC會議說不定會跌破市場眼鏡的再加碼寬鬆貨幣政策,這就能解釋爲什麼近期美元指數朝95.71前低點下探,如果美元指數繼續弱勢,則原物料市場可能成爲第三季的投資方向。

美原油自從四月下旬出現負油價結算後,目前站穩每桶40美元。COMEX黃金就更不用說了,多頭排列站上1800美元,華爾街投行大多認同年底或明年挑戰每盎司二千美元,特別的是,COMEX銅第二季上漲22.51%,K線圖竟然出現類似COMEX黃金大漲之前的W底型態,基本金屬的好日子要來了嗎?至少巴西的疫情也是居高不下,終究影響了鐵礦石主力供需,相信不久的將來有機會突破前高2019九年7月的924.5元人民幣

驅動這波原物料上漲的理由是什麼呢?或許就是半個中國泡在水裡的災後重建。糧食泡水的供給短缺,應該是促使這次即使美中關係惡化,但中國依舊履行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議的農產品採購承諾,從大商所的玉米、豆一主力期貨的走勢明顯強於CBOT玉米、大豆期貨,可見得這次原物料的上漲,不單單只是美元貶值的影響,基本面供需出現變化,也是背後推升的動力。

人民幣收盤跌破七元兌一美元,從技術線型呈現相對強勢,這是自2018年起的美中貿易戰過程中,罕見的訊號,爲什麼呢?過去每當美中關係惡化時,雙方都提高分貝互相嗆聲,此時的人民幣就會走貶,意思是談不攏,你加我多少關稅,我就貶值多少彌補回來。

人民幣不貶反升 推動中國內需消費

但自從港版國安法實施後,美國開始施壓中國開放所有選項,包括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待遇、考慮全面停止發放簽證給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家眷、雙航母進入南海等制裁手段,可以說美中關係處在建交四十年來的最低潮,但是人民幣不貶反升,從中國外交部各層級的正式談話中,明顯可以發現中國在緩頰,似乎打算在美國總統大選前最後百日期間,採取低調的哀兵政策,目的可能是想趁着川普選情不妙之際,利誘川普。

配合中國啓動內循環經濟,升值的人民幣有利消費力,也有利於滬深股市的資金行情,可追蹤大消費性的家電、汽車產業,在長江流域水災過後的重新添購的投資機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首批科創板股票上市以來,今年7月22日一批科創板個股將迎來解禁時間。本週共有29支科創板個股解禁,其中解禁總市值爲1798億元人民幣,佔本週滬深股市解禁總市值近80%。其中解禁個股不乏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瀾起科技等一衆科創板明星股,估計因中芯國際掛牌漲三倍的利多出盡後,接下來的寒武紀掛牌可能也無力挽救拉回整理的局面。

新臺幣持續升勢 疫情延燒 拖累出口貿易

人民幣若真持續走升,影響所及便是新臺幣也隨之升值,升破29.5美元關卡的新臺幣,似乎仍有持續朝28.5元兌一美元靠攏的跡象。

這點挺讓人憂心的,因爲接下來進入到返校潮的鋪貨期,如果新臺幣升破29元的話,那麼就連臺積電也會出現匯損,在7月17日的法說會上,臺積電以新臺幣29.5元兌一美元匯率假設,提出第三季財測展望目標。

當然,雖然央行有能力撐住29.5元,但問題是在COVID-19疫情導致入出境隔離十四天政策遲遲無法解禁,運費成本的提高,售後維修服務的人員無法及時到位,這些隱形的成本提高,廠商只能自行吸收。

但疫情至今已經正好滿半年,全球的確診人數卻持續創新高,加上新冠病毒早已變異,疫苗就算問世,也將類似流感疫苗般的「打心安」的作用。更何況近日中國陸續在大連、廈門、江西、雲南等地的海關,在厄瓜多冷凍白蝦貨櫃和外包裝上都驗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預期出口貿易還會有一段長時間將持續受到疫情而拖累。

運輸有形無形成本 產能受影響

日前跟運輸業的朋友聚餐,站在第一線的工作實務的觀察,原本貨物都是隨着載人的客機隨機運送,這樣的模式佔了80%,只有20%的貨品是用貨機專程運送,但如今客機航班大減,可隨機運送的貨品自然要排隊,而運輸業採用的是價高者得,漲價的幅度達到25%上下不等,之前在歐、美、日鎖國封城,運費成本增加的影響比較不明顯,但如今就算全球確診數創新高,但經濟全面復工拚第三季科技旺季,貨物運費增加的問題將顯現出來。

可是問題不只是這麼簡單,以日本爲例,貨品雖然運送到日本,但因防疫成果不彰,隔離政策導致後段運送的人員不足,堆積在庫,好不容易運送到位了,出了狀況,且不談客訴抱怨導致循原路退貨的運送難處,還有客訴維修的人員也可能因爲防疫措施而無法承諾及時到位維修,導致產能無法發揮原有的預期。匯率升值、運費成本、交貨延期、售後維修等問題,將成爲第三季業績的變數

季報,經常是題材股的大考,湊巧的是,今年兩次季報月(四月、八月)都出現股市的大震盪,三月衆所周知的美股在十天之內出現四次熔斷跌停,可以視爲四月第一季的大考成績單。

在歷經四、五、六月的報復性V型反彈之後,生技股在翻數倍漲幅之後,將迎來八月的半年報大考,在防疫概念搭配合一新藥授權金的助攻下,許多2015至2019年大跌的新藥股也趁機展開一波報復性的解套波,例如基亞、臺微體糖聯、訊聯、亞諾法等,大漲過後,醜媳婦終究要見公婆,導致在7月10日的上櫃生技醫療指數出現大量長黑K的V型反轉轉折訊號,上週大跌19.24%,幾乎是接近熊市的跌幅標準。

撐過八月半年報大考 生醫股入冬後再戰二次疫情爆發

可預期本週將測試三月以來的主上升趨勢線支撐,如果不守,下方季線支撐落在146.85點,是多頭信心的防線,萬一失守,半年線與年線交會的124.62~125.63點將是多頭寄望的最後一道防線。正所謂大破大立,撐過了半年報這一關,入冬後,生技醫療股仍有再戰二次疫情爆發的機會。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103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