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綠不提案又跑票 表決輸了還情勒
立院上週三讀通過選罷法、財劃法和憲訴法修正案,朝野爆發激烈衝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晉宇
財政收支劃分法三讀後,執政黨批評藍白多數暴力、傷害民主,府院黨總動員,各部會接力訴諸缺錢將中斷既有補貼、政策,大展「情勒之術」,但姑且不論各種「誇飾法」,當事實真相逐一被揭開,當初政院不提案、綠委投票又缺席,表決輸了,怪誰?
財劃法三讀後,行政院長卓榮泰先是喊出「救災無力論」,又大動作找來財主單位強調新法窒礙難行,接着,經濟部、環境部、農業部、衛福部等各部會接力打空戰,輪流列舉各項行之有年的民生補貼、基礎建設,感嘆未來中央無能爲力了、明年只能靠地方自籌。
姑且不論過去八年國稅超徵就超過一點八兆,還編列二點五兆特別預算,中央享有高成長率、高佔比的國稅,本有餘裕和地方分享財政剩餘。部會被列舉的財源,有些甚至來自指定用途的國稅、中央特種基金等,非統籌款範圍,根本不受排擠。
與其輪流洗風向,不如先檢討爲何執政黨不提案。過去廿五年,國、民二黨都曾數度提出財劃法修正案,民衆黨進入立院後也提出版本。賴總統雖曾解釋入主中央後的爲難,但當財劃法歷經政治環境變遷,輿論也多主張儘早修法,若認爲國民黨版不周延,爲何行政院拒絕提案?
其次,財劃法修正、執行真不可爲?首先,財政部近乎收攏分配指標,只差討論權重及搭配事權下放配套修法,其次,政院曾提出折衷方案,允半年內提草案換取暫緩表決,另觀察財主官員發言,可知執行新法在技術上非不可行。
檢視這場亂局:先有政院選擇性消極,又有四綠委跑票。此時上演的情緒勒索之術,究竟是在煽動對立,還是遮掩自己的不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