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選票 教政治人物謙卑

臺中捷運藍線,這條臺中交通大動脈,攸關近百萬人通勤權益,卻成近年選舉攻防主戰場。民進黨二○二二年中二選區立委補選,靠藍線場站爭議打敗「顏家板塊」;二○二四年大選,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再批中市府獨厚「有力人士」,卻不敵市長盧秀燕回擊「中央卡建設」。

藍線沿臺灣大道興建,連結舊臺中市區和海線,早在二○一四年胡志強市府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當時尖峰時期塞車程度已達「心肌梗塞」,經過十年臺中成爲全國第二大城市,臺灣大道上下班時段塞車情況不減反增。對臺中人而言,這條捷運藍線來得太慢。

民進黨執政有沒有卡中捷藍線?藍線綜規報告二○二一年送交通部審議後,高雄捷運黃線綜規報告也差不多時間送審,結果高捷黃線十八個月後「報院」審查,中捷藍線還躺在交通部,等不到實質審查。

藍線載運量、重要性高,當高雄、桃園一條條捷運覈定時,民進黨在中二選區立委補選時升起「議『顏』堂」,藍線正英站設站爭議,擊沉「中二顏家板塊」;甫落幕的選舉中,賴清德再次抨擊「藍線改到有力人士的家附近」,盧秀燕重砲反擊,這次結局卻翻轉。

從選舉的結果來看,中捷藍線從臺中舊市區,東西向穿過臺中市,終點在臺中港區,沿線經過中一、二、四、五、六立委選區,原本這五區都屬於民進黨立委,選後掉了四席,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勉強守住中一席次,但也瀕臨翻船。

一場中捷藍線攻防啓示錄,看盡政客如何將攸關百萬人通勤權益的捷運建設當成選舉提款機,選票卻教會政治人物何謂「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