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看臺灣/要野心,還是要平常心?

北京老劉

近日得閱「憤青式」博文一篇《沒有野心臺灣人》,反覆閱讀了幾遍,我覺得與其說這是一種爲自身利益的抗爭與申訴,不如說這是因爲自我認識模糊而導致的意識混亂。沒有野心,也許是一件好事,因爲臺灣人確實要有一顆平常心來面對未來了。

野心,到底是什麼?從古意來看,《左傳宣公四年》中:『諺曰:「狼子野心。」』,表示一種放縱不馴之心,尤其指野性。我想大多數臺灣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放縱不羈的。再來看,元代仇遠所寫《書與士瞻上人》詩之三:「野心直與閒雲似,卻笑孤雲出岫輕。」,表示一種指閒散恬淡的性情。我覺得這也不是博主所要怒斥的所謂「野心」含義。那麼,只有一種意義符合博主的訴求,那就是《淮南子主術訓》中提到的:「故有野心者不可便借勢;有愚質者不可與利器。」表示一種對權勢名利過分的貪慾。

臺灣人需要這種野心嗎?請問這樣的野心會給臺灣帶來什麼?

確實,一部分臺灣人的野心是不小的。博主瑞塔羊提到的男友受到的「不平等」薪資只是一個小小的側面。商人們的野心,是讓臺灣製造聞名世界政客們的野心,是讓臺灣擁有十足的地位;藝術家的野心,是讓臺灣的歌舞詩文春風般沐浴地球。可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這樣的野心,從何而來?憑什麼而來?

日月潭茶葉蛋妹妹。(圖/老劉提供)

臺灣的發展確實有目共睹,但是這不是因此而野心勃勃的理由。在經濟疲軟的大形勢下,不是野心勃勃地到處宣揚自我就能換來GDP的。這幾年,隨着瞭解的加深,我知道臺灣在很多方面確實要存在着優越性。教育的品質人才素質敬業精神,確實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可是,這就應該成爲野心膨脹的理由嗎?這些優越就可以成爲高人一等的籌碼嗎?

憑藉某些所謂的優勢,就必須拿到高薪酬,必須拿到待遇,必須有好的發展,說得好聽,這是有野心的表現,說的直白一點,這就是由於盲目自大帶來的盲目自信,進而導致自我衡量的失敗。這樣的就業形勢下,能有一席之地已是不易,何必硬要以居高臨下之心態去強求自己?能力不是自我認定的,是要經過一個巨大的市場去考驗的。

野心,源於一種自我認知上的優越感過剩。要相信這世上沒有人總在低估你,而是你總在高估自己。

不過,並不是所有臺灣人都是那樣的野心爆棚。這幾年臺灣人在大陸工作的越來越多,暫且不提薪資如何,我接觸到的臺灣朋友們,都還是非常平和,沒有人天天把薪資掛在嘴邊,更沒有人整天抱怨自己受到了多麼不公平的待遇。反倒是在大陸呆久了,有朋友跟我說,學會了一種平和。溫良恭儉讓,是中華文化的好傳統,怎麼就能被某些人說成是阿Q精神呢。要麼就乾脆堅挺一點,不達目的堅決不從,做一顆鐵蛋,保持住自己的架子,等着別人上門來求。這樣豈不是更好?

臺灣人,是時候需要需要有一顆平常心來面對未來了。

這已經不是從前的世界,四小龍早已乏力,而臺灣周圍的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經濟的疲軟似乎不可阻擋,唯一能阻擋的,是對自己不要有過分的高估。

面對現實,現實總是殘酷的,無法滿足你的所有訴求;降低身段,你的高度決定你的態度,高高在上總是讓人不舒服的;放下架子,你身上縱然可以有很多標籤,但是這並不代表你可以處處顯擺;忘掉資歷,不要總是躺在功勞簿過日子,資歷和價值並不是等值的。時刻都把自己當做是一個新人,把自己放在新的起跑線上。

陽明山上夜觀臺北。(圖/老劉提供)

在臺灣的大學中,引導學生不要過分注重薪資,實際上是十分理智的舉動。這樣的引導在大陸高校中同樣普遍開展。這是在教導學生自我拉低身價去忍辱負重作踐自己嗎?不是!這恰恰是讓學生認清現實從而更好地去面對現實的挑戰

是應該有一顆平常心去面對未來的臺灣了。昨日的輝煌請裝在記憶裡,今日的挑戰也請認清,在這樣一架前進的時光機器中,每個人都必須要平穩地運轉,如果都是野心勃勃凸凹不平的螺絲釘,那麼未來的路勢必要一路顛簸。臺灣,祝好!

明天會更好嗎?

瑞塔羊 /沒有野心的臺灣人

洛杉基/臺灣人還能有野心嗎?

北京老劉/臺灣,自信起來!

●作者北京老劉,來自對岸碩士生,目前在臺實習。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