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權展延須停工? 臺泥張安平:法律要合理 

臺泥董事長安平。(圖/記者季相儒攝,下同)記者葉佳華花蓮採訪報導

礦權展延須停工?掀起各界論戰,對此,臺泥董事長張安平說,如果是我們礦場沒有達到法律要求,那「停工」是合理的,但前提是法律要合理,「不能說全天下沒人可以做到,卻要求業者達到,那這就是不合理的。」

立法院經委會日前審查礦業法修正案,但各方意見不同,主要膠着的點在於,經濟力守礦權展延是「舊權利的延伸」,但部分立委與環團認爲應是「新權利的賦與」,也就是說,一旦礦權展限變成「新權利的賦與」,礦區將依《環境影響評估法》進行環評,且依《原住民基本法》踐行「諮商同意權」,但如此一來,每次展限都要重新進行環評,且環評期間要「停工」,恐重創產業發展。▲臺泥和平礦山。(圖/記者季相儒攝,下同)張安平今(21)日出席臺泥與工研院開發的「鈣迴路碳捕獲」技術成果發表會,談到近期礦權展延須停工的爭議問題,他表示,如果法律合理,那停工是臺泥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說要求業者100%「零排放」,全天下也沒有人可以做到,那這個要求就是不合理。他也以建築爲例,「10年前你做一個建築的時候遵守一個環保條件,但突然間這個法律改了,然後要重新審查,所以這個建築就不能住人?這樣合理嗎?」

張安平指出,人的存在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一昧要求礦產業者要做到「零排放」,「開礦對環境零影響?我告訴你,做不到!」他認爲,「該有的礦,我們工業人應該用最有效率方式使用他,而不是不用它、不開(採)它。」他強調,法律應一切符合常理,「全世界訂下來的環保條件,我們儘可能去遵守,只要別人做得到,我們一定做得到。」 張安平說,現在任何一個人從頭到腳都跟礦有關係,「你說不開礦,這句話是不合理的」,另外,他也表示,石灰石是最大宗的礦原料,且水泥在經濟發展中是相當重要的原料之一,如果不用它其實也不對,「沒有一個文明城市現在是沒有水泥的,且水泥也是最『綠』的一個建材,爲什麼呢?因爲它的保存時間是最長的,全世界最老的水泥建築就超過2千年。」

另外,有人認爲臺灣不應開礦,而是應該進口,對此,張安平表示,進口到臺灣進來的船隻所使用的柴油難道不產生二氧化碳嗎?甚至後續的運輸作業也同樣會產生二氧化碳,張安平說,今天要談的是整個地球,而不是隻侷限臺灣,如果大家都只考慮臺灣,那就很麻煩,「如果大家是談這個地球,我們纔會有共識,應該探討的地方是,什麼對地球纔是最好的。」

至於政府近期對於礦產業的環評條件也趨向嚴格,張安平認爲,政府對於礦產業加諸更多條件,基本上只要是合理的範圍,「我認爲這是合理的」,「我們工業人的責任就是要創造最好的經濟環境給社會,降低生態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