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取代人體器官?

文/陳根 公衆號/陳述根本

儘管可穿戴設備經歷了多年發展,但至今一直還處於爭議中。不過這種爭議是新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尤其對於可穿戴設備這種顛覆性產業而言,大部分的人對其並不具備清晰的認知。當前的一些有限認知基本上是基於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環之類的最基礎產品所建立,顯然這種認知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可穿戴設備。

對於可穿戴設備而言,目前還只是處於產業的初級發展階段,也就是對一些基礎生命體態特徵監測。從嚴格意義上而言,可穿戴設備可以劃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爲人體生命體態特徵數據化;第二階段則是成爲物聯網的控制中心;第三階段是人體感官功能的拓展;第四階段則是融合或取代人體器官

從整個可穿戴設備產業來看,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第一階段,也就是關於對人體生命體態特徵數據化這個階段的探索。可以預見,在即將來臨的2016年,整個可穿戴設備產業的重點還是圍繞着人體生命體態特徵數據化方面進行縱深推進。

不論是產業鏈技術層面或是產業人才方面,都決定了這個階段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而這個階段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探索、應用過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可穿戴醫療產品的逐步成熟,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推動整個醫療技術與模式進行重構

同樣,並不是說可穿戴設備處於第一階段就失去了價值,相反地,這個階段的價值非常巨大。一方面是人體生命體態特徵的數據化是之後所有階段的基礎,包括物聯網的價值也是基於這個前置條件進行釋放;另外一方面則是人體生命體態特徵的數據化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科技人類服務這一宗旨

顯然,這個階段、這個過程是極具挑戰性的,是一個從0到1的創建過程,包括產業鏈技術,大數據標準等。

正因爲這個階段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看到了可穿戴設備在經歷了這幾年的發展之後,表現在市場上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趨同性。從產品形態方面來看,基本上以體表外的可穿戴設備爲主,主要集中在智能手錶、手環、眼鏡之類;從技術層面來看,基本上是圍繞着運動,以及相關一些比較基礎的生命健康指標監測。如果從未來看現在,可以說整個可穿戴設備目前所處的是付出最大,而收穫相對比較緩慢的階段。

當可穿戴設備繼續發展,在經歷與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成熟與穩定之後而進入第二階段時,也就是物聯網控制中心的階段。當萬物智能化,所有存在於物理世界的“物”都被穿戴上傳感器,穿戴上智能穿戴設備之後,可穿戴設備就成爲了連接人與物之間的唯一橋樑

可穿戴設備在這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將更爲重要,從圍繞人的第一階段升級到人與萬物的控制中心。不論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還是日常的生活、出行,可穿戴設備將成爲我們不可或缺的智能“助理”。

儘管目前可穿戴設備還處於第一階段,但還是不乏有人站在第三階段的角度來探索可穿戴,也就是基於人體感官功能的拓展角度。比如藉助於可穿戴設備構建常人聾啞人之間的對話,藉助於可穿戴設備構建不同國籍不同語言體系之間的無障礙交流,藉助於可穿戴設備來拓展視覺、聽覺、味覺等人體的感官功能。

不過從目前的產業發展階段來看,這個階段只是處於探索期短時間之內難以真正實現並進入這個階段。當可穿戴設備真正進入到人體感官功能拓展的階段之後,西遊記中所描述的千里眼、順風耳就能成爲現實

當然,可穿戴設備的終極階段則是融合或取代人體器官,讓人類進入一個“超能人”時代。尤其是隨着生物芯片的出現與成熟,以及基於人腦人工智能結合技術的出現與成熟,包括一些器官與可穿戴設備的結合,最終人類將與機器人融合。可以預見,可穿戴設備將帶領人類進入真正的“超人”時代,未來社會的形態將以超越我們當前認知的方式出現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