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延長後備教召時間 有利軍隊戰力提升?

動員衆多的後備部隊主要是於短期內獲得衆多兵員,但相關的後勤整備也考驗着基幹部隊。(圖/DIIC)

●文/軍事家

漢光36號演習有兩個媒體焦點,一個是驗證聯兵營實作、一個是後備兵員操作105榴砲並作實彈射擊,當時約略動員2個營的兵力從事演習,後續新聞也頗獲好評。未料在北市議員與立委質詢後,後備部隊的徵召議題又延續吵了2周。

▲由於武器系統的複雜化,因此被動員的後備兵員通常會擔任各種勤務支援任務。(圖/YDN)

史上最硬教召?

後備動員的議題很複雜要改革部份更是繁瑣,目前新聞點切入點是現行教召與研擬改革新制的爭論。教召頻率從過往的2年1訓增爲1年1訓,天數從5到7天增爲14天,召訓年限從退伍8年後增加到退伍15年內但除役年齡卻維持不變,也就是義務役補充兵36歲、士官與尉級軍官50歲、校級軍官58歲、少將60歲等。因教時間延長而被外界稱爲史上最硬教召。

但就後備動員對象、年限與可用之兵等方面來說,後備動員需改進的議題相當繁瑣。

過往在徵兵制度時代役男退伍後於若干年內有受徵召義務,解召年齡隨官士兵而有所不同。目前隨着兵役制度的改變,軍隊兵力結構區分志願役官士兵、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以及先前1年義務役官士兵;首先我們要問的是,上述3種類別的官士兵,何者要被徵召?

現階段有關後備動員的新聞都落在義務役官士兵身上,但外界卻很少有志願役官士兵或是軍事訓練役男受召的新聞,由於志願役官士兵已有女性服役,因此理論上所有志願役男女官士兵都必須被徵召,納入後備戰力運用(有,但相關新聞很少露出)。由於志願役官士兵服役年限不同,因此納入後備與解召的年限會有所不同。

雖然後備指揮部已於10月12日1530時發佈新聞稿說明,但迄今女性志願役官士兵並未被教召過,外界根據國防部本部明年的預算書,顯示軍方將派智庫、後備單位前往以色列考察動員制度以利改革…實則衆所皆知以色列爲男女皆兵、動員制度完善的國家,因此臺灣後備體系改革的首先作法就是納編女性志願役官士兵,並派官媒予以報導。

因應女男平權與女性官士兵在野營、基地、設施等的需求,相關的後勤整備設施也需先行改善。

▲經過短期複訓的部隊,還是可以擔任海岸守備的步槍兵。(圖/DIIC)

一般認爲,後備體系動員1年義務役與志願役官士兵,在短期施以專長複訓後,能在短時間內轉換成部份戰力,但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呢?先從目前軍事訓練役的施訓科目來看,4個月的役期區分爲兩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單兵作戰訓練與打靶,也就是鑑測會考的東西。

第二階段除打靶外也練習66火箭彈與拆解T85榴彈發射器,之後是行軍訓練。不過目前軍事訓練役人員並不用「下部隊」歷練,許多評論就指出這是無效戰力,既然當兵4個月內不用配置部隊,那戰時動員這批兵力用意爲何?

其實就按照軍事訓練役的操課內容來說,基本上這是步兵訓練,若真的戰時要投入戰場,那後備改革的第二步就是必須將這些軍事訓練役的兵員,在受訓時期就投入部隊,否則會失去戰時動員的意義。

▲海軍艦艇兵養成教育時間很長,基本上後備部隊是無法勝任的。(圖/MNA)

後備的先天難題

隨着武器進步與複雜化,因此海空軍,甚至是陸軍的某些兵科,單位的官士兵並無法在短期複訓後就立即上手操作武器,例如艦艇兵、戰機飛行員、陸航飛官戰車駕駛兵等(戰車已換裝等);況且在初期被敵軍攻擊後,有無那樣多的海空裝備供後備官士兵運用還是個問題。

而就軍事訓練役的狀況來說,這些「準」步兵還是可以充當戰力的,例如灘岸守備、要點防護、營區與重要目標警戒等作戰任務,也可擔任戰鬥支援或勤務支援的輔助兵力,例如工兵、通訊、化學、補給、保修、運輸、衛生等兵科的輔助人員,至於高精密與高科技武器的操作就交給主戰兵科,總的來說後備兵力是可以達成常備打擊、後備守備的任務,但需要經過訓練

▲陸軍兵科衆多,除步槍兵外多人操作武器也可經過短期複訓後迅速投入戰鬥。(圖/DIIC)

其實最理想的後備動員制度是,剛退役的官士兵施予較長時間的專長複訓,但隨着年紀增長而減低訓練時間,若以目前改革後的動員時間來看,退役5年內施訓3周、10年施訓2周、15年內1周的作法或許是另一種可行的選項。

其次是教召的施訓內容需大幅改善,例如減少政治教育課程、增多野外實作、宿營、現地勘查、戰場經營等,最重要的是需加強領導幹部的權威,若沒有落實這部份的實務,教召時期根本會「管」不動,最後則流於比較彼此梯數的形式主義。

雖然一次大戰是動員制度發揮作用的經典戰爭,但隨着時代與武器進步,後備與動員需做適當的調整,後備兵力不是不能戰但需經過適當的訓練並給予適當的武器與裝備,否則的話將只能成爲戰場勤務隊之類的勞務運用,就兵力運用的角度來說並不划算。最後則是,動員這樣多的部隊,其後勤整備與相關的修法等等,都需後備部隊高司單位提早研擬。

熱門推薦》

►軍事家/戰鬥衫之亂 陸軍應全面配發透氣戰鬥衫

宋兆文臺美持續深化軍事交流強化兩棲戰力

黃竣民/川普走出白宮 牽動臺灣國防戰略去向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