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日本人不吃雞爪 也不會吐骨頭?

這又是一個跟吃有關的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嫁給了日本人。我們的革命友誼,建立在一家可以吃到“豆豉鳳爪”的廣式點心店。此前她爲了吃到雞爪而特意去家附近的肉鋪預定過一整隻雞,還再三囑咐老闆不需要切開,要一整隻的。

去取雞的時候肉鋪老闆遞給她一隻圓滾滾的小胖墩,外面用經木(一種傳統食品包裝木皮,以杉樹柏樹爲原材料)給包得嚴嚴實實的。到了家解開一看,雞處理地很乾淨,渾身光溜溜的,只是雞脖子以上,雞腿以下的部位都不見了。

我朋友是個堅強的成人了,所以她冷靜地接受了這一事實,並給家人燉了一鍋雞湯。誰知端到餐桌上後她丈夫兒子卻很不給面子地表示了拒絕。

丈夫:(一臉震驚)這個?...這個爲什麼不切開,這樣要怎麼吃?

兒子:(一臉嫌棄)這麼一整隻看着有點噁心...

注:這裡翻譯成“噁心”可能有點言重,兒子原話爲”気持ち悪い“,日本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們用這一詞彙吐槽所有自己不習慣的事物。

那時我朋友才意識到,好像他們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的飯店,吃的肉都以整塊整塊很規整的雞排,豬排牛排居多,很少見到帶着骨頭的肉,即使有,也是一整根完整的大骨。中國人熱衷排骨豬蹄,雞爪,鴨脖等,很多日本人從來就沒有吃過。此外,像雞頭魚頭豬頭等“奇奇怪怪”的部位做菜,他們更是難以想象。這就是爲什麼,她明確表示了要一整隻雞,但肉鋪老闆還是很“貼心”地把頭跟腳給處理掉了,因爲在他們眼裡,這不算可食用部分。

圖:日本人最愛的炸豬排

雞爪這麼好吃,日本人怎麼可以不吃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這幾個:

1不會做

在日本待久了會發現傳統日本料理的烹飪方式比較有限。相比較人工調味日料講究的就是用最適當的烹飪方式帶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因此多用煮,或者烤,煎,至多就是天婦羅系油炸。而雞爪,豬蹄,魚頭等特殊食材,並不適合這種溫和單調調理方式,日本人也不會想到去吃它們。

除了外面的餐廳裡不會出現,在一般的日本超市裡,也很少見到帶骨頭的肉,至於雞爪,豬蹄等特殊部位,更是隻有到專賣中國食材的市場裡才能找得到,上次帶了一個日本人去上野的地下市場,專賣亞洲各國食材的那種。

看到一包豬鼻子時他的反應是這樣的:?!    リアルすぎーーーーーー!!!!!

(太現實主義了吧吧吧babababababa------)

再看到一包鴨頭時他的反應是這樣的:

ぎゃ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なんじゃこりゃ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鴨がこっちを見てるーーーーーー!!!!

啊啊啊啊,這是什麼!!!鴨子在看我啊啊啊啊啊啊啊!)

圖:日本超市的肉類賣場,各種肉全是切成塊狀片狀

2 追求飲食精細化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追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極致,體現在飲食文化上也是一樣,比如捏壽司最好的手掌溫度是幾度之類的。再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食物也變得越來越精細和便利以儘可能地節省現代人的進食時間。日本人熱衷開發各式各樣的代餐餅乾能量棒也能說明這一點。

相應地,給顧客們提供吃起來“最不麻煩”的料理也成了廚師們的任務之一。比如鰻魚飯之所以這麼貴,除了食材稀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處理密密麻麻的魚刺極其耗費時間。一份鰻魚飯的口感好壞直接跟廚師的技藝掛鉤,廚師技藝越高超,骨頭剔得越乾淨。日本人還喜好軟糯口感,你想,他們連嚼都懶得嚼了,還會願意啃骨頭嗎?

3 餐桌文化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人覺得吐骨頭不雅觀。一般的餐桌文化也認爲,吃進了嘴裡的食物再吐出來是很失禮的,甚至連自己用過的筷子在擺放時,也不應該將頭朝向別人。可以看一下日本傳統的懷石料理,所有的食物都做成小小的一塊,就爲了方便入口

之前還有一期綜藝採訪在日本的外國人,問他們覺得在日本有什麼不方便的。一個美國小姐姐說,自己曾經在外面從包裡掏出一個蘋果就開始啃,結果旁邊的人一臉震驚,說了一句

“這什麼狂野(WILD)的吃法啊”

這麼...狂野...的...吃法??

當時看完我一頭霧水,直到一起看的日語學校的老師說:“(日本人)蘋果一般都是要切成小塊吃的。”於是想:不知道他們看到我們啃甘蔗時會有什麼想法哦?

後來呢,我朋友也吸取了經驗教訓,再也沒有去肉鋪買過“整雞”,想吃雞爪的時候就會拉上我去廣式點心店,想吃豬蹄時就會趁丈夫兒子都不在的時候,去中華料理店打包一份回家,邊看電視邊啃得兩手都是醬汁,可能不雅觀,但一定超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