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勢·第二屆體育旅遊創業創新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1月24日,“聚勢·2018”第二屆體育旅遊創業創新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圓滿落幕。本屆論壇由俱牛主辦,《戶外探險雜誌、ISPO Beijing、凱樂石、保遊網聯合主辦。來自體育、旅遊、戶外、互聯網、露營、冰雪、水上、資本等衆多領域的500餘位一線從業人員參與了此次盛會。

特邀樂視戶外總經理蔡英元爲主持嘉賓

自2016年政府部門發佈《關於大力發展體育旅遊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關於促進、推動體育旅遊發展的文件之後,體育旅遊迎來政策風口。同時,隨着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費水平的升級傳統觀光型旅遊已無法滿足遊客需求,體驗式旅遊需求迅速增長。體育與旅遊的結合,正順應了消費式體驗旅遊發展的趨勢,因此本屆論壇的主題定爲“聚勢”。

論壇首先由ISPO中國項目總監克里斯托夫和《戶外探險》雜誌出版人、俱牛董事長呂暉致辭,歡迎大家的到來。

ISPO中國項目總監克里斯托夫

《戶外探險》雜誌出版人、俱牛董事長呂暉

體旅產業消費升級之路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斷,是新時期社會矛盾的轉換——“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樑強教授認爲,這一點對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與之相伴隨的是,“幸福產業”這個概念脫穎而出,包括體育、旅遊、文化、健康、養老在內的產業都是典型的“幸福產業”,此後國務院還專門發佈了促進這五大“幸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這樣重大的背景之下,樑強認爲戶外運動恰恰是“幸福產業”最重要的承載體。《2018年全國旅遊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中國的旅遊要走向“優質旅遊”時代。“這個報告如果對應到體育旅遊,你會發現它帶動幸福感的作用同樣是非常強大的。”

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樑強教授

資本方眼中的體育旅遊產業發展機遇

2014年體育總局發佈了46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之後,體育產業風起雲涌,當時進入到體育產業的投資機構有幾十家,由上市公司牽頭髮起的體育產業基金也有將近十家。但到了2017年,投資熱潮消退。凱興資本創始合夥人潘石堅卻表示,這是一個機會,“第一是估值合理了,第二是沒人跟你爭搶了。”體育產業可能是未來上市公司最多的行業之一,第一是細分領域衆多,體育產業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每個產業的龍頭所佔產業比重非常大;第二是資產證券化率低;第三是整體規模大,成長性好。

凱興資本創始合夥人潘石堅

文旅+體旅的跨界融合

天合文旅董事長呂珂將中國目前的文旅行業分爲了四大類:政府平臺主導型、旅遊產業主導型、地產發展主導型、資本運作主導型。其中最有名的是政府平臺主導型,呂珂舉例,由於新建的高鐵要經過,山東某地政府計劃投資做大型的旅遊園區,由一家著名的文化產業公司策劃方案,最後投資了五六十個億。但不管是文化旅遊還是體育旅遊,所有類型的核心歸爲一點——運營的思路,沒有運營就沒有未來。

天合文旅董事長呂珂

體旅行業商業市場化的成功案例

行知探索高級合夥人李佳重點介紹了“玄奘之路”和高黎貢超級山徑賽,這兩個越野賽的打造理念是文化提煉品牌、體育打造形象、旅遊落地發展。在兩年前,體育總局和旅遊局共同頒佈了《體旅融合的發展計劃》,頒佈之前來行知探索徵詢意見的時候,李佳給出的意見就是文體旅遊融合發展。爲什麼這麼說?現在最大的全球體育盛典——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是來自於古希臘的文化,全世界關注度最高,以及越來越多的跑者參與的馬拉松賽事,也是來自於古希臘的文化,所以行知探索認爲文化是提煉品牌的根基。而體育是正向、積極、正能量的傳播,所以它能最好地帶動品牌,馬拉松就能很好地帶動企業品牌形象。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很傾向於舉辦馬拉松賽事,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的馬拉松比賽達到了3000多場,其原因就是賽事能夠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

行知探索高級合夥人李佳

戶外賽事背後的百花齊放

在“新經濟”的行業經濟指數裡面,排在第一位的是體育文化和娛樂。

三夫賽事創始人章超慧分享了戶外賽事“百花齊放”的背後原因,經濟水平當然是主要原因,2015年體育產業總的產出增長是26.02%,比國民生產總值高出了不少。第二個原因是政策利好推動了戶外賽事的發展,例如《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等,我相信也是政府的推動讓大家決定躋身到行業裡來。另外旺盛的市場需求也拉動了戶外賽事的多樣性發展,包括健身需求、個人榮譽滿足感、推廣景區和品牌等等。終歸來講,戶外賽事獨特的魅力形成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所有參加過戶外賽事的人都知道過程很艱辛,但正是因爲這樣獨特的魅力才使得戶外賽事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狀態。

三夫賽事創始人章超慧

行業發展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在夜雨旅行網創始人李文琦的概念裡,把消費升級細分爲了“消費升級和價值升級”。消費升級集中在硬件或者流程裡面,比如說以前用燈泡,後來改用節能燈,再後來用LED燈,表面看起來是消費升級,但只是集中在硬件上面,真正的消費升級應該是集中在情感和精神上的,也就是價值升級。無論你的企業在做什麼,都要尋找有價值的迭代與升級。

夜雨旅行網創始人李文琦

體育旅遊行業中垂直市場的新思路

巔峰探遊在探險服務領域做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創始人孫斌突然發現,到了2016年,世界好像變了,原來在國內做七大洲、南北極探險的只有兩三家探險公司,但是到2016年突然多了很多公司,讓孫斌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當探險服務的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內部的整合是必然,所以看到業內開始相互組合,“小而美”夢想也變的不再現實。

巔峰探遊創始人孫斌

傳統模式下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裡面有一個重構思維。互聯網產品的生命週期很短,到一定階段就需要改變,把之前的東西推倒重來,也就是重構。Feekr旅行聯合創始人沈濤認爲可以將此觀點應用到戶外行業,一個是價值鏈上分工的重構,很多的組團俱樂部都是在做短線,這是很難持續發展的一種方式。而假設在一個城市周邊建十個戶外營地,交通越來越便利,最終用戶就完全可以跳過俱樂部去休閒度假。

第二個是新技術帶來的流程重構,現在大家都覺得新媒體做的好是因爲包裝好,其實這是對的,包裝在價值鏈條上非常重要。

第三個是共享模式下的生產力重構。所有的新模式從誕生開始,就是去提高現有產業鏈條的各環節利用效率,同時能夠去挖掘一些原本已經存在的資源

Feekr旅行聯合創始人沈濤

戶外+文娛行業的融合發展

2017年是戶外行業風起雲涌的一年,這一年行業內誕生了無數的嶄新記錄和事蹟。但要說起整個行業最熱鬧的新聞,肯定莫過於《七十七天》電影,衆酬百萬,票房過億,着實讓投資人——8000M巔峰會的創始人徐慶欣火了一把。他表示,《七十七天》其實是一次“戶外探險”+“影視文化”跨界嘗試。戶外不僅僅是玩,它應該能夠在別的領域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他覺得一部電影最大的衍生品應該是社羣,《七十七天》一個多億的票房,大概有三百多萬人次觀看,但這三百萬人並沒有抓住。“社羣比電影還值錢。”

8000M巔峰會創始人徐慶欣

多元創新,新零售下的場景營銷變革

營銷是之於場景的。20年前商業街的傳統零售,其實是通過全國的成千上萬條商業街在鏈接消費和供給的需求,十年前傳統互聯網是通過搜索,再鏈接供給與消費的需求,到現在移動互聯網是以人爲核心,通過人與人之間構成的社羣關係這個場景來鏈接消費工序。行裝就是基於這麼一個場景,創始人楊益華表示,在戶外俱樂部活動組織的過程當中,讓戶外領隊和戶外活動參與者之間,通過移動互聯網,通過社交網絡,在這種場景當中去實現戶外裝備的供給和需求,這就是行裝的營銷場景。

行裝創始人楊益華

整合優勢資源,探索行業轉型發展

CORP戶外資源平臺發起人喬浩認爲,現在從事戶外運動產業經營的人都應抓住這一機遇,這個機遇來自於:第一、怎麼將傳統的旅遊線路融入戶外運動的特色;第二、如何將小衆的專業戶外活動發展成受大衆喜歡並能夠參與其中的體驗式戶外旅遊產品。可以預見,無論其中哪一種方式得到切實的發展,都可以吸引到大量的客戶流量。相較於其他體育運動項目,戶外運動是體育+旅遊融合度最高的行業。所有的戶外運動必然都要有戶外運動目的地作爲承載,目的地即是各類景區、非景區的地質地貌,傳統旅遊產業的吃、住、行、遊、購、娛是一個成熟的產業鏈條,而戶外運動的產業發展,也需要打造一個成熟的產業鏈條,才能良性並可持續發展。

CORP戶外資源平臺聯合發起人喬浩

行業個人IP的商業模式

國際知名行者老極認爲個人的IP或大或小,身邊有很多朋友就是具有IP屬性的人。個人IP有什麼用?不管是大IP還是小IP,只要有了名氣、影響力,你會發現IP的用處有很多。IP的一個用處是吸引流量,有IP之後會有很多人在關注你,曝光量增加,微博粉絲快速爆漲等,這些都是流量。個人IP還可以讓你的產品溢價,一個產品一旦有了個人IP的加持,會發現有更多的人去認同你,這就是名人效應。

國際知名行者&作家老極

戶外運動行業的創新與轉型

真正的戶外和大衆戶外的邊界是什麼?它如果是一個行業的話,那它本質的商業模式是什麼?俱牛創始人李鵬在分享中率先拋出了這些問題,但他認爲最難的問題是,這個行業到底應該往哪裡走。戶外運動行業裡面有很多的行家和專家,但是戶外運動行業很少能出來企業家的原因,是大家把自己圈死在一個小的行業裡面。戶外運動應該怎麼去跨界?李鵬認爲應該是與旅遊、傳媒、互聯網、教育、地產等業態去融合。

俱牛創始人李鵬

“新機遇,新合作”圓桌研討

“跨界·融合”圓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