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思維方式10

第四、傳遞增加的成本

人們常說,企業會轉嫁加到它們身上的一切額外成本,如稅負提高、燃料價格上升、工會提高工資等。

當這些成本降低時,如稅負降低、技術改進,人們也會問:這些節約的成本會以低價格形式傳遞給消費者嗎?

雖然很少有人明確說賣方可以隨意定價,但背後隱含的是賣方可以將成本變化轉嫁給消費者。

然而,不管是成本增加還是節約,轉嫁並不是自動的過程,主要取決於企業面臨的競爭情況,以及有多少競爭對手也增加或降低了成本。

例如,如果你在南非經營一家黃金開採公司,當地政府對每盎司黃金的稅收提高了10美元,你無法將這一成本轉嫁給黃金購買者,因爲其他國家的黃金生產商不需要支付額外的稅收。

對全球的黃金購買者來說,黃金就是黃金,不管產地是哪兒。

他們不會爲你的一盎司黃金多付10美元。

因此,這個額外稅收意味着你的黃金銷售利潤每盎司減少了10美元。

同樣的原理適用於運輸成本的上升。

如果你的產品通過鐵路運輸到市場,只有當你的競爭對手也通過鐵路運輸時,你才能將鐵路運費成本轉嫁給買方。

但如果你的競爭對手使用貨車或船運輸,而你的地理位置又不允許你這麼做,那麼提高價格來抵消鐵路運費只會讓競爭對手用更低價格奪走顧客。

當然,如果所有競爭對手也通過鐵路運輸相同距離,那麼你們都可以將高額鐵路運費轉嫁給顧客。

但如果你的產品平均運輸距離是100英里,而競爭對手的產品平均只有10英里,那麼你只能提高價格來彌補10英里的鐵路運費,其他90英里的成本會降低你的利潤。

同樣,成本節約也會傳遞給顧客。

如果只有你引入了新技術,使生產成本降低一半,你可以繼續和那些高成本競爭對手一樣收取高價,將節約的成本轉化爲額外利潤。

你也可以選擇降價吸引競爭對手的顧客,這樣做甚至會讓你獲得更大的總利潤,儘管單位銷售利潤減少了。

許多美國頂尖富豪,如洛克菲勒、卡耐基等,都因發現降低生產成本的方法並以更低價格吸引顧客而致富。

經過一段時間後,競爭對手通常會採用相同技術來削減價格和成本;但在此過程中,率先創新的企業仍然可以贏得財富。

這激勵市場經濟中的企業不斷尋找新方法,與那些受政府管制的企業以及受法律保護免受競爭的企業形成對比,如蘇聯的企業和印度開放市場競爭前的企業。

第五、專業化與分銷

一家企業總是有限的,不僅體現在總規模方面,也包括它能夠有效執行的功能範圍。

通用汽車公司製造了數百萬輛汽車,卻不生產一個輪胎,因爲固特異、米其林等輪胎製造商更高效。

汽車製造商也沒有遍佈全國的經銷店,通常將汽車賣給地區經銷商,由他們再賣給公衆。

通用汽車公司不可能瞭解全美各地的情況,如購買或租賃土地建店的花費、選擇最佳經銷點的位置,以及當地二手車的狀況。

沒有人能坐在汽車公司總部決定西雅圖一輛有凹痕的雪佛蘭車或邁阿密一輛新本田車的折舊價值。

在洛杉磯有效的銷售技巧在波士頓可能不起作用,當地銷售人員比密歇根總部管理者更瞭解行情。

總之,汽車製造商專門製造汽車,其他職能交由擁有相應知識和技能的人專門負責。

長期以來,想要“取消中間商”的願望一直被經濟現實所挫敗。

個人或管理人員所具備的知識和專業技能有限,在生產和分配的大鏈條中,同一個羣體只能有效掌握和操作其中的幾個環節。

超出臨界點,由不同技能和經驗的人進行下一步操作更低成本、更有效。

因此,在臨界點上,公司將產品賣給能夠更有效完成下一步操作的其他企業是值得的。

自由市場上,商品總是流動到最有價值的用途上,並由那些在特定階段能夠更有效完成工作的人處理,這使商品更有價值。

傢俱製造商通常不經營傢俱店,大多數作家也不自行出版,更不用說開書店。

價格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像在市場經濟中的其他方面一樣。

任何經濟體制不僅要配置稀缺資源,還必須決定最終產品在轉移到能更有效進行下一步操作的人手裡之前,在誰手裡停留多長時間。

營利企業受盈虧底線指導,這一盈虧底線由其他人能做的工作及成本決定。

當一種產品在別人手裡更有價值,這個人會出更多錢購買該產品,所出的金額大於該產品對現有所有者的價值,所有者因自身利益銷售產品,結果卻是更有效率的經濟,因爲商品轉移到了使它們最有價值的人手裡。

儘管“取消中間商”看似吸引人,但中間商會繼續存在,因爲由他們來做這一部分工作更有效率。某一專業人士從事特定專業時,效率更高是正常的。

第三世界國家比工業化國家有更多中間商,一些觀察者對此痛惜。

例如,南非農民種植的花生往往要經過多次易手才能到達花生醬加工公司,而在美國這種情況很少見。

日用消費品行業也有類似情況,但方向相反。

火柴從製造商到非洲顧客手裡要經過多次易手。

20世紀中期,一位到過西非的英國經濟學家描述了這種情況: “成千上萬的非洲人以小規模且分散的方式生產西非出口的農產品。

他們幾乎沒有儲藏設備,也沒有或只有很少的現金儲備。

那些購買出口農產品的中間商數量龐大,是爲了將大量小農產品生產者變成一個整體,以獲得規模經濟。

農產品市場鏈的第一個環節是收購,來自數百英里以外卡諾的幾磅花生,經過幾個階段的擴充後,通過數噸重的貨車運到這裡。”

與其讓某地區的10位農民花時間將小額農產品運到遠處銷售,不如由1名中間商收集這10位農民的農產品,一次性賣給買主。

這樣,農民可以將稀缺資源——時間和勞動力——用於其他用途,種植更多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