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血流成失智警訊!國衛院研究:流速慢增加認知功能衰退風險
▲國衛院頸動脈血流與認知功能研究,羣體健康研究所所長熊昭(中)、副研究員莊紹源(右)、北榮神內醫師王培寧(左)。(圖/記者洪巧藍攝)
身體健檢常見頸動脈血超音波,評估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不過頸動脈血流透露的警訊可能不僅於此,還可能與認知功能相關!國家衛生研究院今(28)日公佈研究成果,針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民衆進行分析,發現有較高血壓與較慢內頸動脈流速者,其認知功能衰退風險比一般人增加50%~70%。
臺灣進入高齡社會,認知功能衰退常是高齡社會中產生健康照護需求的主因之一,然而認知功能衰退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如何讓民衆及早預防並降低罹病風險,一直是研究人員及臨牀醫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羣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宜蘭老年世代研究團隊合作進行研究,針對1,684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社區民衆進行收案,除分析血壓與認知功能之相關性外,同時分析內頸動脈流速當中的尖峰收縮流速(PSV, peak-systolic velocity)與末期舒張流速(EDV, end-diastolic velocity)這兩項重要指標數值,並採用簡易認知功能量表(MMS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評估受試者的認知功能。
國衛院羣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說明,研究結果顯示收縮壓與認知功能表現呈現負相關,即血壓愈高者,認知功能表現愈差;另一方面,相較於內頸動脈PSV與EDV數值較高、血流較快者(PSV> 68 cm/sec與EDV >32 cm/sec),PSV與EDV數值較低、血流較慢的受試者(PSV< 60 cm/sec與EDV< 27 cm/sec),其認知功能的表現較差。
整體而言,若出現較高的血壓值及較低的內頸動脈流速,則發生認知功能衰退的可能風險將會提高。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9年心血管醫學領域重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國家衛生研究院頸動脈血流與認知功能研究。(圖/記者國衛院提供)
國衛院羣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表示,過往會認爲高血壓預防主要是防範心血管疾病等產生,其實美國失智症預防指引早已把血壓相關控制列入。
頸動脈流速過慢可能代表顱內的阻力較大,參與研究的北榮神經內科醫師王培寧分析,腦部血液由頸動脈輸送供應,需要有好的血液循環纔會有良好的腦部活動,也因此,若流速較低可能顯示腦部活動性較差。
莊紹源提醒,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結果或能提供民衆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發生,及早進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防患於未然。王培寧則提到,包含三高、有抽菸習慣民衆應該定期檢查,除情況嚴重者需藥物、放置支架等介入,一般民衆也可從生活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等改善起。
熊昭補充,有研究顯示運動可以減少認知功能衰退風險,不過由於年長者本身可能有不同生理問題,建議透過復健師、運動指導員針對身體狀態做客製化評估,進而做出運動建議。
► 欸~妳過來一下!妳過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