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取消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證監會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瑞豐達“跑路”丨大資管一週情報

21世紀資管研究院 吳霜,實習生蔡怡楠 綜合整理

一、監管和政策

1、金融監管總局:取消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

5月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消息,於近日印發了《關於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取消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明確商業銀行代理互聯網保險業務、電話銷售保險業務和其他保險業務,各級分支行及網點均不限制合作保險公司數量。二是明確雙方合作層級。要求保險公司與商業銀行開展合作,原則上應當由雙方法人機構簽訂書面委託代理協議。確需由一級分支機構簽訂委託代理協議的,該一級分支機構應當事先獲得其法人機構的書面授權。三是明確銀行代理業務佣金標準。要求委託代理協議約定的佣金率不得超過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產品備案的佣金水平。

2、證監會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

證監會5月10日發佈了修訂後的《關於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新規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次修訂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明確要求上市證券公司,以更鮮明的人民立場、更先進的發展理念、更嚴格的合規風控和更加規範、透明的信息披露,努力迴歸本源、做優做強,切實擔負起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和“排頭兵”作用。證監會表示,將持續加強證券公司日常監管,強化執法問責,督促上市證券公司將《規定》的一系列新要求落實到位,並將實踐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向全行業輻射,促進證券行業機構高質量發展。

3、央行等四部門:分階段逐步擴大我國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

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座談會。會議強調,推動環境要素市場建設,分階段逐步擴大我國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完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利用好生態環境有關機構和單位的專業性優勢,強化在碳覈算、第三方評估認證等方面的技術支持。發揮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等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助力碳市場建設。加強政銀企三方融資對接,建立服務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項目聯合推介機制。

4、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正式發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

《指引》對私募投向雪球結構衍生品進行了規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上一年度日均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萬元,或者連續60個交易日出現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萬元情形的,應當停止申購併在5個工作日內向投資者披露。國信證券認爲,《指引》落地後,短期內券商PB(主經紀商)業務將會受衝擊,但第一梯隊券商的地位將會更爲夯實。這或利好資本實力雄厚、機構業務發力、產品募集能力強的券商。

5、橫琴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正式實施,探路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

5月6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總體按“一線放開、二線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賬戶跨二線有限滲透”原則進行管理。記者採訪了多家合作區的銀行機構和企業,瞭解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上線運行首日情況。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作爲推進創新跨境金融管理新舉措,結合合作區的戰略定位,聚焦服務實體企業,推動民生金融互聯互通,在合作區探索實現高水平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助力琴澳一體化融合發展。此外,在合作區內探索跨境資金自由便利流動,將深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以制度型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6、金融監管總局:鼓勵資管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低碳、鄉村振興、養老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投資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引導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聚焦主業、規範發展。鼓勵信託公司培育發展養老信託、綠色信託、知識產權信託等業務。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要充分發揮不良資產盤活處置專業優勢,爲企業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等提供專業金融服務。突出消費金融公司特色化服務功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能。支持金融租賃公司助力製造業企業擴大銷售、盤活設備資產,發展新能源船舶、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租賃。支持財務公司參與能源行業、汽車行業等綠色減碳項目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綠色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綠色金融專項債。鼓勵資管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低碳、鄉村振興、養老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投資。

7、中證協修訂完善《兩部規範》,優化證券公司另類投資子公司業務範圍

5月10日,中證協修訂發佈《證券公司另類投資子公司管理規範》和《證券公司私募投資基金子公司管理規範》及適用意見。明確另類子公司應當按照證監會及交易所相關規定開展跟投業務;明確另類子公司可以投資大宗商品、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投資品種,同時要求證券公司應當做好業務劃分,切實避免同業競爭、利益衝突及利益輸送。

二、行業和機構

人事變動:

-5月8日,瑞銀證券公開表示,經公司管理委員會批准,瑞銀證券任命諶戈擔任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自2024年4月29日起生效。諶戈2010年10月加入瑞銀集團香港,2015年10月調任瑞銀證券,負責亞洲中小盤研究。2019年10月加入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2022年10月起擔任中國區消費、醫療和房地產行業主管。

-5月8日,北京銀行公告顯示,該行原副行長韓旭因工作調動,向董事會提交辭呈,辭去其所擔任的北京銀行副行長職務。韓旭的辭任已自辭呈送達北京銀行董事會之日起生效。據悉,韓旭已赴北京市委金融辦任職。就在5月8日同日,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官網也正式對外公示了韓旭的任職信息。據其披露,韓旭已擔任北京市委金融辦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長職務。

-5月8日,招商銀行公告,王雲桂先生因到齡退休原因,向本公司董事會提請辭去副行長職務。王雲桂先生的辭任自2024年5月8日起生效。

-5月7日,光大證券公告,因工作調整原因,王忠先生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

-5月7日,國金證券公告,因個人身體原因,任鵬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及其他相關管理職務。截至公告披露日,任鵬不持有公司股份。

-5月7日,高盛集團5月7日宣佈,Rob Kaplan將重新加入該公司,擔任高盛副董事長。Rob Kaplan曾任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

-5月7日,上海保險交易所迎來新董事長,由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王哲出任。

- 5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投訴調解中心籌備組組長任春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北京市通州區監委監察調查。

中收、渠道保費下滑,銀行險企“雙向奔赴”換頻。5月10日,今年以來,銀保渠道“報行合一”的影響持續顯現。上市銀行近期披露的一季報顯示,受代理保險業務收入下降等因素影響,多家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等中間業務收入出現下滑。險企銷售端數據也受到了影響。業內消息顯示,多家險企今年銀保渠道保費收入都經歷了較大幅度縮水。業內人士認爲,“報行合一”後,收入規模數據縮減,短期難以避免,這需要經歷一個陣痛期。陣痛之後,行業會逐步糾偏並回歸正軌,銀行和險企的“雙向奔赴”關係還在,只是需要進行一場重構,幫助保險行業將負債端成本降下來,將銀保合作的質量提上去。 (中證報)

銀行負債端成本管控提速,下半年息差企穩在望。5月10日,今年一季度,不少銀行業金融機構遭遇營收、淨利雙降,究其緣由,淨息差下行仍是主要盈利拖累項。不過,從國有大行數據看,淨息差下行趨勢事實上已有所放緩,同時,今年一季度的利息支出增速也明顯趨緩。這背後,是銀行對負債端成本的管控加速。近期,多家銀行密集公告稱,將停止/終止相關智能通知存款存量業務。業內認爲,此輪密集調整既是合規需要,也是銀行調降成本的重要舉措。展望後續,影響息差變化的核心因素,仍在於資產端利率水平的變化,不過,當前負債端成本對息差的緩釋成效逐步顯現,未來銀行業息差水平有望逐步企穩。 (證券時報)

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迎優化。5月10日,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再迎新規定。記者5月9日獲悉,金融監管總局近日印發《關於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明確,商業銀行代理互聯網保險業務、電話銷售保險業務和其他保險業務,各級分支行及網點均不限制合作保險公司數量;保險公司應當確保在合作區域內具備線下服務能力。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對記者表示,《通知》的最大受益者是中小保險公司。中小公司在業務量和產品豐富性上普遍不如大公司,因此除銀行系之外的中小公司,在過去合作數量受限的情況下,往往不容易爭取到合作銀行網點。 (上證報)

繼招商銀行後民生銀行亦下架中長期大額存單,定期存款將成各銀行營銷主打產品。5月10日,自招商銀行下架中長期大額存單之後,近日,民生銀行也下架了半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大額存單。記者瞭解到,當前,部分銀行的三年期甚至兩年期大額存單均已停售。而當前仍有額度的大額存單利率相較同期限的定期存款並無優勢。在此背景下,門檻低、收益相對較高的中長期定期存款成爲各銀行營銷的重點。在業內專家看來,未來存款利率大概率會繼續下降,預計下半年將再度迎來存款利率下調,大額存單發行利率會隨存款利率逐步下移。 (證券日報)

增發含“權”產品,理財資金入市暖流涌動。5月9日,今年以來,伴隨着市場回暖及政策釋放鼓勵信號,多家銀行理財公司發力佈局權益類投資,特別是在探索含有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上更進一步,含“權”產品發行量增多。雖然多數此類產品仍是以固收類資產作爲主要底層資產,但顯著增加了一定比例的權益類資產配置,兼具了估值穩定及收益彈性。業內人士認爲,銀行理財加大布局權益投資,可提高資產配置的多樣性和投資效率,帶動銀行理財業務進一步創新發展,豐富產品體系,擴展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區間,滿足不同風險收益偏好投資者需求,爲投資者創造可持續、相對穩定的收益,增強市場競爭力。 (中證報)

年內5500多隻基金更新風險等級,以權益類產品居多。5月11日,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對比去年年末,今年以來共有5512只基金(僅統計主代碼)風險等級發生變化,涉及17家基金管理人,其中有5264只產品的風險等級被調升,另外248只產品被調降。從風險等級被調升的產品來看,以權益類產品居多,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分別佔比達45.3%、27.7%。從風險等級被調降的產品來看,混合型、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債券型、FOF基金分別達174只、29只、26只、14只、4只。而股票型基金僅1只,爲國泰中證科創創業50ETF發起聯接A。 (證券日報)

爲應對大額贖回,多家基金公司提高基金份額淨值精度。5月10日,本週,包括興銀、鵬揚、中加、平安、格林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先後發佈公告,旗下債基產品發生大額贖回,爲避免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因基金份額淨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響,決定提高基金份額淨值精度。在業內人士看來,本輪債市調整並無基本面利空,不改長期債市看多邏輯。投資者需關注自身的資金的風險偏好程度,對於短線資金若考慮贖回,或需警惕後續追漲買入的情況。 (中國基金報)

撕掉“低配”標籤,基金投資港股熱情重燃。5月9日,自2021年年中以來,公募基金持續低配港股標的,一些龍頭品種也被剔出股票池。不過,在極具吸引力的估值誘惑下,近期公募基金整體提升港股倉位,一些基金從低配到大幅加倉,更有甚者直接將港股倉位打到九成。隨着國際資金迴流以及內資加速涌入,港股市場人氣驟升,“含港”基金走出至暗時刻,基金經理南下香江的激情再度燃起。一些基金經理認爲,港股這一輪上漲的支撐因素更爲充分,上漲持續的週期有望更長。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基金經理王超表示,對二季度港股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認爲,此次行情或是築底後的修復式反彈,長期較爲看好港股表現。 (中證報)

公募再度重倉互聯網賽道,有基金跨界搶籌。5月9日,在中國經濟復甦以及政策利好的加持下,互聯網賽道正以新的姿態重新吸引公募資金的重倉。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廣告收入強勁復甦對業績和股價形成了有力支撐,也刺激着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重新將互聯網公司納入核心重倉股。從最近三個月的情況來看,互聯網公司的股價上漲爲很多基金經理貢獻了超過20%的收益,這種強勢甚至還吸引了部分新能源主題基金重倉入場。多位基金經理認爲,今年經濟的復甦和消費信心的增強將首先體現在互聯網板塊的再度崛起。與此同時,降本增效以及AI(人工智能)技術投入也將進一步在利潤端利好互聯網板塊。 (證券時報)

公募基金髮行回暖 ,5月份有望募集超1500億份。5月8日,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和4月份公募基金髮行份額均超1000億份;其中,3月份發行份額更是超過1500億份。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市場風格輪換,新基金髮行呈現出回暖之勢。整體來看,機構在佈局方面有一定側重,主要在於細分領域,以期更好助力投資者把握機會。進入5月份,新基金髮行勢頭依舊火熱。數據顯示,5月份將有57只新基金完成募集,雖然產品數量較前一個月有所下降,但從已披露的募集目標份額來看,仍呈現走高之勢。其中,有13只新基金募集目標爲80億份;57只新發基金有望完成超1500億份募集,或將創年內新高。 (證券日報)

多家基金公司已上報薪酬方案,部分薪酬上限明顯低於此前傳聞。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上報薪酬方案,已有公司獲得批准。較早時間,即有招商局集團旗下公募“300萬以上薪酬緩發”的傳聞。業內反饋,上報的薪酬方案上限同比折扣較大,尤其是銀行系公募降幅明顯,遠低於此前傳聞。爲響應監管號召,基金公司主動降薪已提上日程。自2022年以來,基金公司績效考覈和薪酬管理要求進一步明晰。按照一般慣例,每年4月爲基金公司發放年終獎時間,鑑於多數公募基金還在評估合理的薪酬水平,因此,目前延遲發放的公司不在少數。(財聯社)

市場好轉,自營“意外”拖累券商業績。5月10日,今年一季度,滬深交易所日均股基成交額上漲4.8%,但券商的經紀業務淨收入下降9%;滬深300指數上漲了3.10%,而券商的投資收益(合併公允價值)依然下滑超過三成。資產管理業務成爲相對穩定的基本盤,營收貢獻佔比10%左右。首次公開發行(IPO)和再融資節奏放緩,投行業務淨收入下降是沒有懸念的,但爲何股市好轉,自營和經紀業務還會成爲拖累項?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僅從市場成交量和指數表現,來線性展望券商業績表現就過於簡單了,這些年尤其隨着衍生品業務的發展,自營業務收入結構更加複雜,不再完全是方向性的投資。此外,經紀業務考慮“量”之外還要關注“價”,不能排除佣金費率下降的影響。除了交易端的佣金費率持續下滑之外,受新基金髮行不景氣的影響,代銷金融產品收入也表現平平。 (證券時報)

券商做優做強動作頻頻,併購重組或成年內行業投資主線。5月10日,在政策鼓勵證券行業通過併購重組做優做強的背景下,行業併購重組預期不斷升溫,不少券商計劃通過併購重組提升自身綜合實力以及核心競爭力。多位分析師預計,行業併購重組將助推券商板塊行情。展望券商板塊的未來走勢,多位分析師認爲,板塊併購重組概念值得關注,相關標的有望受益。東興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認爲:“券商業務模式創新將爲其盈利增長開啓想象空間。整體上看,併購重組仍是行業今年的投資主線,更加看好頭部機構在中長期創新發展和外延式併購中的投資機會。” (證券日報)

“第三方”兜底並承諾8%年收益,瑞豐達“跑路”幕後操盤手隱現。5月9日下午,瑞豐達“跑路”的消息,突然在社交平臺發酵。消息稱,該公司老闆已經跑路,多項產品無法兌付。10日上午,多名趕到現場的投資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瑞豐達產品4月份就已無法兌付。(第一財經)

預定利率下調預期升溫,保險產品“炒停售”再擡頭。5月10日,“3.0%即將永久性退出歷史舞臺”“3.0%的儲蓄險且買且珍惜”“鎖定利率比賺錢更重要”——上海證券報記者發現,近日,諸如此類的營銷文案在保險銷售圈再度流行,保險產品“炒停售”又有擡頭之勢。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認爲,市場對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預期上漲,業務人員正藉此預期刺激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以獲得業績提成。保險消費者須警惕“炒停售”行爲,尤其是,業務人員將預定利率說成年化複利投資收益率的誤導性宣傳。 (上證報)

保險資管行業馬太效應明顯,九家公司淨利潤佔比超八成。5月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顯示,截至目前,除個別保險資管公司暫未披露2023年年報之外,已有33家保險資管公司披露2023年年報。據統計,有可比口徑的32家保險資管公司2023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49.57億元,實現淨利潤153.18億元,均較2022年末實現正增長。整體來看,行業馬太效應較爲明顯,有三家公司淨利潤超過20億元,另有六家公司淨利潤超過5億元,九家公司的淨利潤佔行業淨利潤的80%以上。保險資管公司的淨利潤增速變動也較爲分化,四家公司淨利潤翻倍,但也有多家公司淨利潤下滑超過20%。 (中證報)

51家信託公司披露2023年度業績報告,房地產信託資金規模持續壓降。5月7日,截至5月6日,已有51家信託公司披露2023年度業績報告。其中有28家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資產規模超百億元。整體來看,目前絕大多數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資產正處在持續壓降過程中,有40家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資產佔公司整體資產管理規模低於10%。根據信託業協會此前公佈數據,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規模爲1.02萬億元,同比減少2596.77億元,降幅20.28%;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規模佔受託資產規模總量的4.51%。這表明傳統房地產信託業務作爲信託主營業態的時代已告終結。 (證券日報)

三、市場和數據

國家統計局:4月份CPI同比上漲0.3%,環比由降轉漲,居民消費需求持續恢復。4月份,居民消費需求持續恢復,全國C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漲幅擴大。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環比上漲0.2%,上月爲下降0.6%;同比上漲0.7%,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CPI上漲0.1%,上月爲下降1.0%。從同比看,CPI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今年前4個月中國社融規模增量累計爲12.7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04萬億元。央行5月11日表示,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44萬億元,同比少增1.7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增加1213億元,同比多增926億元。

股票市場:三大股指均收漲,滬指累漲1.6%,連漲4周;深成指漲1.5%,創業板指漲1.06%。從大盤表現來看,滬指節後第一天高開高走,後面幾天高位震盪站上3150點,表明當前市場情緒有比較明顯的提振。市場情緒的提振,和政治局會議、新國九條後政策較快跟進有關,包括地產取消限購、港股通紅利稅減免、IPO即將重啓等,市場信心有所增強。(格林基金)

債券市場:受政府債供給預期變化影響,本週利率債收益率先下後上。截至5月10日收盤,1Y、5Y、10Y國債分別報收1.7%、2.13%、2.31%,分別較上週收盤變動1BP、-2BP、1BP;1Y、5Y、10Y國開債分別報收1.9%、2.18%、2.39%,分別較上週收盤變動1BP、0BP、-1BP。美國方面,收益率下行爲主。截至2024年5月9日,美國國債1年期收益率爲5.12%,10年期收益率爲4.45%,中美國債1年期的利差爲340BP,10年期的利差爲213BP。(同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