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今日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日影的方法,最早被確定下來的節氣。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這天,正午陽光幾乎直射地球上的北迴歸線,達到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晚最短,且日影最短的“極至”。“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作爲太陽直射的轉折點,自夏至後,北半球的日長將漸短,黑夜則漸長。

在古代,有很多描寫夏至時節詩詞歌賦,還有很多流傳至今的民俗諺語。透過這些充滿着浪漫與樂趣的字裡行間,我們或許可以想象一下,古人在夏至日這天是這樣度過的:

很早的時候天就亮了。醒來後坐在窗邊,“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帶着對這近半年生活的回味與思考,打算出門轉轉,沐浴晨光

站在院子裡,耳邊環繞的是此起彼伏的鳥鳴與蟬叫,擡頭看到“檐牙燕雀已生成”,低頭又見“蛛網添絲屋角晴”。院內的花園,早已是枝繁葉茂,草木興盛。一陣微風拂過,“滿架薔薇院香”,美哉美哉。

推開院門,踱步來到池塘邊,一腳踏入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畫卷。走近觀賞,綻放的荷花“圓影華池”,並且“浮香曲岸”,陣陣清香醉人心脾

正如《禮記》所記載的夏至日:“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夏至,可謂是綠茵濃郁,萬物爭榮的好時節,彰顯着大自然原始蓬勃的生命力。

午時,聽見鄰家的大人在喊自家小孩快回家吃麪,想起常言道“冬至餛飩夏至面”,夏至吃麪是很多地區在這天的重要習俗。民間還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來自浙江紹興的另一戶鄰家小孩,口中念着家鄉諺語:“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何爲圓糊醮?其實是米磨成粉,再加上韭菜佐料煮食,炸成的圓圓的小餅

此外,還聽聞江南一帶有吃麥糉,並作爲禮物互相饋贈的習俗。早至《吳江縣誌》便有記載:“夏至日,作麥糉,祭先畢,則以相餉。”

亭午羣物。”吃罷午飯,在熱浪滾滾中,萬物歇息,很適合打個小盹。

突然之間,雷鳴雨聲驚醒了大家,只見窗外“�i天霹靂金鑼響,冷雨如錢撲面來”。走至院門仔細一瞧,原來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不禁想起了遠方的佳人

驟來急去的雷陣雨之後,“行雲屢帶虹”,天邊正掛着一道絢爛的彩虹,引得孩童們連連驚歎。

對於江淮一帶來說,夏至時節也是“梅雨”季節,所謂“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爲甘澤,邑里相賀”,充足的光照與水分使得農作物生長旺盛,農家自是歡喜。

雨後的天氣又逐漸恢復悶熱。搖着扇子坐在窗邊遠眺,看見對面人家正在給小孩塗抹痱子粉,想起《酉陽雜俎禮異》有記載:“夏至日,進扇粉脂囊,皆有辭。”

其實,夏至只是盛夏的開始。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從夏至起經過三個庚日,纔會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對於如何抵禦日漸炎熱的天氣,嵇康在《養生論》中有云:“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爲熱,更生熱矣。”要保持心平氣和,時刻進行自我調節,達到“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傍晚時分,“夕涼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伴着晚風拂面鳥語花香,萬般美好,由此而生。當月亮徐徐升起,坐在院中的藤椅上,搖着蒲扇,仰望星空,期待着盛夏的到來。

(綜合自人民日報、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