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萊豬去哪了?陳吉仲:無萊豬進口是市場導向結果
含萊克多巴胺美豬從今年元旦開放至今已逾4個月,根據「豬肉儀表板」統計,截至4月15日的進口豬肉已超過2萬公噸,但是至今仍未顯示有任何萊豬進口,各界質疑「進口萊豬到底去哪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萊豬進口是市場導向的結果,進口豬肉6到7成是做所謂的加工,清楚標示就是保護消費者的最好方式。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19)日邀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衛服部及原能會代表就開放萊豬進口影響、我國針對日本福島核電廠排放輻射廢水之反制因應舉措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陳吉仲表示,國人一年食用豬肉量約90萬公噸,其中9成是國產豬僅1成爲進口豬,進口豬肉當中有6到7成是做所謂的加工,其餘2到3成纔會到市場通路,如果到市場通路查看,大部分都是用臺灣豬標章,加工食品部分,包裝背後都會標註原料的來源國,我想這個可以來說明整個標示的執行狀況。
陳吉仲說,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開放反而讓國內的市場佔有率提高,以去年來看,國內豬肉生產量已提高到9成3左右,證明一旦有了標示,對國內產業界會更好。
媒體問到,國民黨團總召費鴻泰質疑,民進黨因爲怕萊豬公投,8月28日之前都不會進口美豬,因此豬肉儀表板其實並不確實。
陳吉仲迴應,豬肉儀表板百分之百正確,而且都是經過關務署、食藥署、防檢局3個單位共同確認,至今仍沒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是市場導向的結果,因爲政府的配套措施完整,所有的豬肉跟豬肉加工品無論在餐飲場所、販賣場所都要清楚標示,這個標示就是對消費者負責的最好措施,如果含萊克多巴胺豬肉超過標準,不是退運就是銷燬。
媒體另問到,假設8月28日反萊豬公投通過的話,如何保證人民不會吃到萊豬?
陳吉仲說,美國使用萊克多巴胺在養豬的比例越來越少,反而是用在牛肉的比例越來越多,國人每人每年吃到的美國萊牛比例遠超過豬肉,但不管是哪一種牛肉或豬肉,只要確保在安全容許量底下就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