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足先登月 機不可失

美國工程計劃項目管理業界流行過一句:「『更好』是『夠好』的敵人」。在執行一個工程項目時,要求事事都達到既定的標準,包括質量工藝費用、維護、工程與人事等的各項進度指標,但不鼓勵超過該等指標的完成,此乃要求「夠好」,適用於許多基礎建設與軍工項目。但也有科研項目,要求探索未知前沿、創新核心技術、或追求能力所及的止於至善,此乃要求「更好」。可以說,要求「夠好」是計劃式的,要求「更好」是自由式的。一個強大的經濟體,兩者不可或缺。

不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國防部高深科研局DARPA的項目規畫都是兩者兼顧,既有高大上的「計劃式」項目,如載人航太、登陸月球火星空間站、重點探索未知前沿科研等項目,也有預算通常較小、爲數衆多的「自由式」小項目。爲保持科技領先美政府似乎有個規矩,就是對合格的軍工廠商與科研院校單位,每年按其所獲國防合約總金額的一定比例,額外支付各該廠商一筆無償獨立研發經費,這螞蟻雄兵的「自由式」研發小項目,豐富了相關知識庫經驗,有的出類拔萃,爲人類小兵立大功。如今上萬億美元市場的互聯網絡衛星導航GPS,當年都起源於DARPA/NASA不過數萬、數十萬元「自由式」小項目。想中國近來提倡「萬衆創新」,也有類似用意。

林毅夫說,「1978年到2017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連續39年平均每年9.5﹪的增長速度,在人類經濟史上未曾看到別的國家或地區以這麼高的速度持續這麼長時間的增長,並且中國對外貿易每年增長的平均速度達到14.5﹪,在人類經濟史上也沒有任何別的國家能夠這麼快速從封閉經濟變成開放經濟」,或可從兩方面來理解:

首先是中共40年來持之以恆的改革開放領導,再者是鍥而不捨的摸石頭過河的科學做法,從這兩方面看製造業,很多是從無到有,例如中國汽車產量已連續9年世界第一,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電腦智慧手機等產量均世界第一,主要體現了「計劃式」的追求「夠好」。

這些成就也帶動了一些製造、基建、和尖端高科技的追求「更好」,如天眼蛟龍、超級電算高鐵北斗導航、中繼衛星等。但在重拾民族自信心的同時,也不要忽略目前與西方科技的普遍差異,畢竟西方兩百多年來科技的全面紮根,非一日之功。

中國的航太科技總體尚非世界最好,饒是如此,已有「夠好」的登月能力,較大推力的長征五號於2016年11月已成功發射,雖然其後2017年7月發射失敗,卻遠非外媒渲染的「中國航太遭受重大挫敗」,想繫心理打壓陷阱阿波羅11號登月之前,美國又經歷過多少次發射失敗?值此多國對重登月球均躍躍欲試之際,這回率先登月對中國的意義太大了,面對競爭,穩紮穩打固然重要,也宜相應降低害怕失敗的包袱,莫蹉跎於要「萬事俱備」的「更好」,捷足先登之機不可失。(作者爲太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