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變大手指粗 肢端肥大症易被忽視延誤就診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右)與肢端肥大症患者陳先生呼籲民衆外觀有明顯變化及類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曹婷婷攝)

手指變粗、腳無故變大,小心可能得了肢端肥大症!臺灣年平均新增約60起肢端肥大症,平均發病年齡40歲,礙於疾病進程緩慢,許多民衆誤以爲是年紀增加,體態改變,多數患者病識感低,常誤認身體老化或變胖而延誤就醫,致患者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短少10至15年。

55歲陳先生2013年初因心悸被送到奇美醫學中心急診,經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檢查發現其腦下垂體長了1.7公分腫瘤,確診罹患肢端肥大症,切除腫瘤後合併藥物治療,目前狀況恢復穩定,定期回診抽血、追蹤,確保體內荷爾蒙與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維持正常。

陳先生說,第一次發作就是冒冷汗頭暈急診,經醫師提醒才意識好像有手指變粗等前兆。田凱仁說,肢端肥大症是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罕見疾病,起因病人腦下垂體分泌生長素細胞出現增生或腫瘤所致。

田凱仁說,肢端肥大會造成病人外觀逐漸改變,包括手部、足部、臉部五官增大等,但因疾病進程緩慢,常被誤認是身體老化而忽略,該疾病不難診斷,問題是一般人不會意識到額頭變寬變高、顴骨變高、鼻子舌頭變大、嘴脣變厚、手腳增大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越穿越大可能是生病了。

他說,肢端肥大症平均延誤就醫5至7年,許多病人因未能及早治療,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頭痛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平均壽命比常人少10至15年。

有鑑於此,臺灣腦下垂體學會今年與奇美醫學中心等4家醫學中心攜手,即日起至09月17日策展《大手牽小手擁抱陽光向前走》,與知名攝影師林炳存跨界合作拍攝公益病友照,透過衛教攝影展表現病友自信美,兼同時傳遞肢端肥大症衛教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