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之後,債市怎麼投?基金經理最新研判來了

(原標題:降準之後,債市怎麼投?基金經理最新研判來了)

多位基金經理認爲,降準有利於打開利率下行空間。但考慮到市場對於降準利好的反應已較爲充分,債市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難有系統性走牛機會

操作方面債基投資組合將保持中性久期,適當調整啞鈴狀配置,以獲得更多的期限利差壓縮機會。記者注意到,伴隨着利好落地,已有不少債基重新“開門迎客”,紛紛恢復大額申購等交易

系統性牛市行情難現

對於降準後的債市走勢,基金經理普遍認爲利率中樞難言出現系統性下行,系統性牛市行情難現,同時需要警惕階段性擾動風險

博時富瑞純債基金經理倪玉娟認爲,上週五的降準在時點力度上均超過市場預期,因此中長端利率反應迅速,周度下行8-9BP。本次降準釋放1萬億,將極大緩解三季度MLF到期壓力與地方債供給發行壓力,直接利好流動性,確認短期市場流動性寬裕預期。未來市場上下震盪的大格局雖然不會變,但利率中樞在三季度會有下移。

倪玉娟預計,在一個季度內國內流動性仍將維持較爲寬鬆狀態,市場或將震盪偏強。四季度需要觀察基本面回落的力度與美聯儲退出QE的時點。若四季度出口下行壓力不大,同時財政發力託底經濟,基本面回落幅度弱於預期。疊加美聯儲QE退出的外部壓力,國內政策環境可能會邊際收緊。

光大保德信固收多策略團隊負責人黃波表示,央行降準後,市場流動性將持續保持寬鬆,短期資金利率有望下行,爲長端利率下行打開空間;後續PPI等數據高位回落後,債券收益率將易下難上,債券市場有走牛的可能;但因當前整體利率水平較低,即使債券走牛,潛在收益可能不及2018年。

創金合信恆興中短債、創金合信信用紅利基金經理謝創強調,降準雖然對市場情緒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是中長久期利率債收益率下行的空間仍相對有限。一方面央行對於國內經濟的判斷是“穩中加固、穩中向好”,認爲經濟增長能接近潛在增速;另一方面央行極爲重視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政策基調仍是穩字當頭,此次會議亦提到“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在此背景下,利率中樞難言出現系統性下行。

“債券市場目前而言,難言出現系統性牛市的機會,畢竟經濟整體有韌性,暫未出現失速風險。而在下半年,政府債券的發行壓力,仍可能給債券市場帶來階段性擾動,而產生一定的波動風險。” 謝創進一步介紹。

國泰基金認爲,從央行的官方解答來看,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主要目的在於應對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後小微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等經營困難。

國泰基金同時表示,整體看來,此次降準顯示央行呵護流動性意圖明確,三季度流動性趨緊的風險基本消退,但後續貨幣政策進一步的寬鬆仍有不確定性。

總體看來,國泰基金認爲,6月社融信貸超預期,但企業長貸佔比回落,票據融資放量,均顯示融資需求並不強,且6月信貸存在一定衝量因素,持續性有待觀察,對債市影響尚可控。此次央行全面降準,雖然將對衝下半年到期的部分MLF,但仍顯示出政策較前期更加寬鬆,此前市場對三季度流動性擔憂基本消退,利率震盪中樞將有所下移;考慮寬鬆政策的延續性尚存不確定,利率下行空間亦相對有限。

保持中性久期策略

考慮到債市各品種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操作策略方面,債券基金將保持中性久期。

光大保德信固收多策略團隊負責人黃波直言,降準後,風險資產短期的估值調整可能性降低,近期上市公司中報行情仍可期,風險資產短期內仍較樂觀。“債券市場在降準前已有充分預期,收益率下行顯著,短期內保持中性久期較爲合適,我們相關固收+產品,債券部分仍堅持投資中短久期高資質信用債爲主。”黃波說道。

滬上一位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也稱,階段性市場對於降準利好的反應已經較爲充分,中短久期債券後續下行空間有限,產品將在保持中性久期的基礎上,適當調整爲啞鈴狀配置,提升中長久期債券的佔比,以獲得更多的期限利差壓縮機會。展望下半年,在類滯脹環境下,預計利率將延續窄幅波動,需在低波動中尋找機會。

博時富瑞純債基金經理倪玉娟表示,“組合操作策略上將緊盯同類對標,維持高於市場中位數久期與槓桿,增配中長久期利率與2-3年的中高等級信用債。”

創金合信恆興中短債、創金合信信用紅利基金經理謝創認爲,在當前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取向下,利率風險相對有限,債券短端收益率相對平穩,而信用風險有所收斂,主要集中在尾部個體風險,系統性信用利差走擴的可能性較低,因此更加看好中長久期、中高評級信用債後續的利差壓縮機會。

看好信用債利差壓縮機會

儘管債市系統性走牛機會不大,公募基金仍對後市保持樂觀,看好部分券種的配置價值。

黃波坦陳,“我們對債券市場保持中性偏樂觀,利率債好於高資質信用債好於其他資質較弱的信用債;可轉債短期估值壓力降低,風險資產上漲有望繼續提升轉債收益。”

國泰基金稱,若三季度全民免疫尚難達成,全球需求恢復強於供給的格局依然存在,因此出口對我國經濟支持作用依然存在,此外供需缺口的存在也會使得通脹壓力難以明顯緩解,利率則缺乏趨勢性機會。對於通脹而言,隨着全民免疫實現,供給恢復將逐步快於需求,大宗商品價格也將逐步見頂回落。屆時,經濟及通脹環境將對債市有利,節奏上看,重點關注三季度末及四季度。

信用債方面,國泰基金認爲,在緊信用的背景下,潛在的風險事件仍然是威脅債券市場穩定性的一大隱患。因此,預計下階段的信用債市場波動或將加大。轉債方面,權益市場預計仍以結構性機會爲主,海外貨幣政策變化對權益市場也將存在階段性擾動,當前處於中報窗口期,業績仍是結構性機會的主導,關注中長期政策受益的科技與新能源等。

倪玉娟也認爲,當前政策仍是“緊信用,寬貨幣”,城投與地產仍屬於融資收緊週期,利率債與中高等級信用債相對佔優。

在謝創看來,在當前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取向下,利率風險相對有限,債券短端收益率相對平穩,而信用風險有所收斂,主要集中在尾部的個體風險,系統性信用利差走擴的可能性較低,因此更加看好中長久期、中高評級信用債後續的利差壓縮機會。

多隻債基恢復大額申購

事實上,伴隨着利好落地,不少債基又重新“開門迎客”,紛紛恢復大額申購等交易。

7月12日,光大保德信基金髮布公告稱,自7月13日起恢復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債券基金大額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業務,以滿足投資者需求。同日,東方基金公告宣佈,旗下東方雙債添利債券基金恢復1萬元以上(不含1萬元)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此外,安信中短利率債、長盛可轉債也紛紛恢復大額申購業務。

華南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對此表示,“伴隨着降準落地,市場也正在出現細微的變化。降準確認了短端流動性環境無虞,企業貸款利率、債券收益率在中長期依然具備下行的空間。當前債市收益率已處於合理水平,市場看好長期的配置價值,可以趁機優化組合配置,調整久期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部分基金公司的信息顯示,部分機構投資者開始進入,相比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申購意願更高。例如,易方達基金等公司旗下多隻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基金於日前恢復機構客戶大額申購。

某中型基金公司中層表示,拋開“幫忙資金”的因素,由於債市在降準利好下短期內仍存在交易性機會,可能部分機構投資者有提前潛入的意識。他認爲投資者風險偏好是分層的,低風險偏好的客戶在任何時候都會優先選擇固收類產品,某些不願意承擔風險的機構資金還是會選擇配置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