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兩岸烽火 金門董允耀洋樓整修

見證兩岸大時代烽火歲月的董允耀洋樓,建築樣式極其開闊宏偉。(李金生攝)

坐落於金門西半島古崗村,1933年興建的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被建築學者譽爲早期中西合璧式洋樓代表作之一,曾做爲國軍炮、工兵營和「兩棲蛙人」隊部,見證兩岸烽火和軍民一家的大時代,如今難掩斑駁圮壞的歲月痕跡。縣府爭取中央補助規畫投入4500萬元進行修復,期待再現昔日宏偉氣象,吸引遊人絡繹來訪。

縣長楊鎮浯昨主持修復工程動土儀式,特別感謝董允耀後代親族的無私捐獻,讓修復工作可以順利進行,希望這座烙印早期鄉親「落番」出洋打拚,惕勵後人奮發上進的洋樓,在大古崗繼續向遊人訴說大時代的歷史故事。

董允耀洋樓的建築型式爲三塌壽的番仔樓,前方有一樓的迴向設計和人字脊「二導水」的龜型屋頂,遠眺近觀極其宏偉醒目。起造人董允耀原在古崗村賣豆腐,10餘歲隨鄉人遠走印尼泗水謀生,在受僱小工存錢後先批購當地「辣椒粒」賺取差價,再與人合夥經營船行,專門來往於南洋一帶,由此積累可觀財富,返鄉興建洋樓安頓家族。

這座大洋樓曾先後由國軍炮兵、工兵營佔用,1970年間更曾進駐海龍部隊,一樓大門左右兩側牆飾有海龍字樣與圖案,整體建築的動、植物和人物裝飾語彙繁複精采外,大門也可見防盜的移動門扇「輪錢門」、「槍眼」等防禦設施,反映金門早年地方治安不佳,時有大陸內地「強摃仔」登島劫掠的史實。

2015年2月,董允耀洋樓公告指定爲縣定古蹟,指定理由是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和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以及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2020年由所有權人董賽姍、董倫威贈與金門縣,希望未來獲得更好的維護和利用。